登录

《琴调相思引·曾蹑姑苏城上台》宋赵彦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彦端

《琴调相思引·曾蹑姑苏城上台》原文

曾蹑姑苏城上台。好山知有好人来。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现代文赏析、翻译

琴调相思引·曾蹑姑苏城上台

曾蹑姑苏城上台,好山知有好人来。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上片写登台望山,下片写倚柳、赏梅时的所感。

词的开头两句,写登姑苏台。这两句语言质朴,意思简明,一个“蹑”字,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对姑苏城的向往和对姑苏台上的山川形胜、人文景色的无限热爱之情。“好山知有好人来”,写青山见到那么多佳人而为之欢喜的情态,反过来说,即山灵毓秀,是为了哺育更多的像“我”这样的风流之人。作者如此爱山、昵山,一则是出于自然的美;二则见于他对自己的文艺天才有着强烈的自信。因而他说“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这是写徘徊流连于月下云开时的山景所产生的怡然自得的神情。这几句把“我”对山川的这种感情表达了出来。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上句写登台凭栏眺望,只见千步柳树在轻柔的和风中依傍而立;下句由眼前的残雪、梅花,引出了对道人的思念之情。和风吹拂着千步柳,残雪照耀着一枝梅。这景致别有一番情味,那灰色的残雪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素洁的风姿。道人呢?却悄然长眠于香炉烟霭之中。“暖香高烛”二句恰当地把“我”对道人的思念之情具体化,于是作者以之翻动道人香灰(即使之醒来)的出人意料之举,充分地表现出“我”对道人的爱怜之情。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惊人之举,还由于他对待道人的那种平等观念。在这里,“我”与道人之间没有森严的界限,没有世俗的忌讳;有的只是心灵上的默契、情感上的交融。

词中“闲倚”二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把作者那种怡然自得、洒脱不凡的情韵表露无遗。

此词较之处其他文人词而言,它较少寄托。因为作者对此词做了十分推敲:起承转合处处自然流露真情;而在选择表达情的意象上作深一层的描写;情感纯乎表现悦山悦水娱己的乐情,诗情画意浓郁。总之此词给读者展现了两个境界:一个是以千步柳、一枝梅为代表的清新秀美乃至洁高雅之境;另一个则是通过无数人寄梦幻于聊以白屋栖身的出尘脱俗、宠辱不移的高洁的灵魂之境。此处旨趣情景谐而不同形趋之心途融,兴由至者妙笔为之显现。——玲君《名人与姑苏》又苏轼游吴越之时也有《登台中瞻亭》、《冬景》等多首描绘同一情愫。诗中具有冷韵回香的淡远意境由韩翔诱发的感觉很可能正是这首诗通过品析时间体悟美才能由美感达成皈依的表现不违背宋代诸多鉴赏论文的真实含意之间诗人遥合传言不仅似矣且深得宋人真味.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赵彦端及其这首词的些许启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