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彦端
醉捻花枝舞翠翘。十分春色赋妖娆。千金笑里争檀板,一搦纤围间舞腰。
行也媚,坐也娇。乍离银阙下青霄。檀郎若问芳笄记,二月和风弄柳条。
鹧鸪天·刘雅
赵彦端
醉捻花枝舞翠翘,十分春色赋妖娆。
千金笑里争檀板,一搦纤围间舞腰。
行也媚,坐也娇。乍离银阙下青霄。
檀郎若问芳笄记,二月和风弄柳条。
这首词写美人春舞的轻盈姿态,以及芳姿妙态的迷人风情。上片写舞前,下片写舞时。起首两句,描写春日宴席上,美人酒醉花前,舞弄轻盈的腰肢,翠翘般的鬓影在花间移动,使人眼花缭乱。“捻”,为一种舞蹈动作,唐白居易《胡旋女》诗有“心似月明手似波,舞者围圆影随身”之句。“春色”,象征着明媚的阳光、醉人的环境,使得本已陶醉在美人间欢舞气氛中的诗人更是乐上加乐了。接下去“十分”两句写美人间争献檀板、竞舞纤腰的妖娆风情。“十分”,犹言“美满”,“妖娆”两字,描摹美人的神态姿势,原为抽象,然而在这上下文里,却使人感到这两个字中具体地溶入了美人间争献笑语、轻盈舞动的生动画面。“行也媚,坐也娇”两句写美人或行或坐的种种神态,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娇媚风韵。词笔至此,似乎已把“刘雅”当作了饱经风月、风情万种的成熟女性来描摹了。“乍离银阙下青霄”一句承接上句,把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美人离开筵席、凌空飞舞般的姿态。从“行也媚,坐也娇”到“乍离银阙下青霄”数句,词意不脱花间诗笔,纯用艳情描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但细品全词,总觉尚欠蕴藉动人。收尾两句另辟新意,出以比体。作者以“芳笄”呼应上文的“舞腰”,同时点明“春”意。接着以“二月和风”与“柳条”相衬,一派春光骀荡的气象跃然纸上。“和风弄柳条”,除了借以点明暮春时令外,“柳”之一物还暗含“折杨柳条”以赠行人之意,真可谓一举两得。“檀郎”,词中常用以指代男子。这一结尾,不仅点明题旨“刘雅”,而且赋予了这首词以新的意境。
这首词纯用白描手法,把视觉、听觉和想象等艺术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意蕴深远、境界优美、风韵动人的春女舞姿图。词中没有粘滞于物象的刻画,而是重在意趣的抒发和意境的构设,结句更以悠扬之音回荡全篇,使听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