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范仲淹
银潢耿耿霜棱棱,西轩月色寒如冰。上人一叩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伏牺归天忽千古,我闻遗音泪如雨。嗟嗟不及郑卫儿,北里南邻竞歌舞。竞歌舞,何时休,师襄堂上心悠悠。击浮金,戛鸣玉,老龙秋啼沧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陇头瑟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此声感物何太灵,十二衔珠下仙鹄。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舜无为。为予试弹广陵散,鬼物悲哀晋方乱。乃知圣人情虑深,将治四海先治琴。兴亡哀乐不我遁,坐中可见天下心。感公遗我正始音,何以报之千黄金。
《听真上人琴歌》现代文赏析:
这首琴歌以月光寒夜为背景,通过聆听真上人弹琴,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历史与政治的深刻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先是营造寒夜听琴的意境,继而通过琴音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最后升华至治国理政的哲思。
开篇"银潢耿耿"四句,以银河明澈、秋霜凛冽、月色如冰的意象,构建出清冷孤高的听琴环境。当琴弦拨动,万籁俱寂,秋光仿佛为之凝固,凸显琴音的超凡脱俗。
中间部分通过多重对比展开:先以伏羲古调对比当下郑卫俗乐,用"老龙秋啼""幼猿暮啸"等自然意象描摹琴音变化。继而以南风诗象征太平盛世,以广陵散隐喻乱世悲音,形成强烈反差。诗人听琴落泪,实为感怀历史兴替。
结尾"乃知圣人"六句是全诗点睛之笔,将琴道与治道相通:圣人以琴音调和人心,正如以德政安抚天下。琴声中蕴含着历史兴亡的密码,坐听琴音便可洞察世道人心。末句"正始音"与"千黄金"的对照,既表达对高雅艺术的珍视,又暗含对清廉政治的追求。
诗人在此诗中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艺术感悟:琴非小道,音通治道。他将音乐体验升华为政治哲学,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格物致知"的思维特点,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