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汪藻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
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寄呈寿基致政左司二首 其二
汪藻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 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谈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 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汪藻再度罢官之后,暂时寄居在寿基寺内,给禅院住持呈上一首诗,希望得到禅师的慰勉与劝解。“眼看空花皆是幻”是对社会的批驳,“心同古井肯重波”则是遁世的表明,抒发一派襟怀,已显示了一种不愿苟同的卓识风采。“古井”,不会为飞瀑狂澜所动;“竹如意”,拂动可以听见空竹之响;表现了自己置身于世上一切纷纷扰扰之外,决心退隐红尘的淡泊情怀。诗人将自己与禅师娓娓而谈,与佛家之“清谈”也莫过于此。他也不再为仕途所累,与友人一同过上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在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后,再来看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如下:
我带着官服,回到了熟悉而又亲切的旧日山林,钟鼎和山林究竟哪个更多呢?我明白,世间的一切都像空花一样虚幻不实,就如同井水一样古井无波。在寺院里,我们清谈几句,话题就又转到了竹如意上。我宴坐一枝青松旁,身心放松。我也想抛却尘世间的所有束缚,跟随你一起在春日的阳光下晒渔蓑。一切都那么安静而祥和,这是一段宝贵的闲暇时光。我能够在此禅寺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内心的自由。这是一首描写退隐后的生活的诗篇,也是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