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何子应七月十八日书事二首 其二》宋汪藻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汪藻

《次韵何子应七月十八日书事二首 其二》原文

卧看山色懒扶舆,拟棹扁舟学钓鱼。

谁似湘流知我意,秋来三得道州书。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浩瀚的诗海中,汪藻的诗作虽不算多,但他的诗风独特,颇多警句。他擅长白描,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但又不失清新雅丽,且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趣。这首《次韵何子应七月十八日书事二首》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所书之事、所书之情并不算特别,但它所书之事和情却是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的,不仅情景交融,且形成一种韵外之致,耐人寻味。诗的首句“卧看山色懒扶舆”,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十分传神。这句诗有几层意思:一是指诗人懒于出门,二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诗人躺在床上,懒洋洋地看着窗外的山色,倦意顿消。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愉悦的、舒畅的。

“拟棹扁舟学钓鱼”紧承上句,在山色诱人、水声呼唤下,诗人内心顿起一腔“钓鱼”的激情,可是有苦也有乐。汪藻南宋初曾官朝请郎、知旧山湖事、绍兴府学官等。所以纵情山水的愿望受到了多重限制。他的钓鱼,并非真意不在获鱼而在于山色水声,在满足一种纯属个人的精神需求。况且以他当时的处境身份而言,“朝骑快马知何事”正因为无可作为的情况下想暂时归隐江湖的另一种方式的抗争。这样的动机所驱使下的任何微小行为都是应该理解的。当然如果他整天闲散以至不管世事,“朝骑快马”云云岂不要坐实南宋王朝遗弃河山的逆行吗?想来也不是自便的,更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这样“拟棹扁舟学钓鱼”就成了乐中寓苦的事了。这种矛盾心情汪藻写得很巧妙。

诗的后两句更巧妙地借湘流表达自己的心意:“谁似湘流知我意,秋来三得道州书。”道州即道州刺史的简称,这里借指何子应。这里诗人不是直接说我想学钓鱼、过隐居生活等,而是巧妙地借用“湘流”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一个“谁似”二字用得极妙,“湘流”把“山色”、“水声”引向“道州书”,既巧妙地点出了诗人当时得到道州书的心情,又借湘流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流露出自己对诗人得知他从道州寄来劝勉的书信时的喜悦心情。“秋来三得”说明诗人并非一味地隐居、闲逛,而是有过一段积极的为世事奔忙的经历的。只不过前路茫茫,今天才不得不做归隐之想而已。而从上句来看他之所以不刻意追求身外的虚荣(用“道州书”装点门面显然是不行的),是因为他已看破红尘,“知我意”而去信相劝的只有道州人才是知音。

这首诗写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又委曲尽情,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汪藻尽管仕途坎坷、生活多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个诗人一生最宝贵的不是失意后的归隐,而是永不失意的心态和勇气;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将会为后人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

至于现代文译文,则需要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以及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来进行创作。可能跟我原本写的一样并不适合现代读者的欣赏和认知口味等等吧。。如果你认为我有那不足或不符合要求可再去找其它更适合现代语言的解释,如果不存在不足也没有其他要求的就去这里看一下译文吧~“我是咕咕知嘻嘻8这个名字创作该译文中享有无耻创高赞的水更多战无论以上选项都无法适配题目的小伙伴是否满意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