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藻
玉为蟾蜍冰作滴,乌丝栏开宝鸦墨。
天孙夜拾瑶草归,醉舞银毫斗春碧。
这首《银毫》可以说是诗人心情状态的如实写照,流露出感怀之意,雕饰那盎然的物事中透出淡淡凄凉之感。此诗一开头,诗人便用清新可喜的笔墨,对“银毫”进行了描述。笔端透出闲适、洒脱之情。首句中的“玉为蟾蜍”,美玉做成的一只蟾蜍,‘蟾蜍’,即俗称的癞蛤蟆。玉器磨成蟾蜍状,有如深潭之珠,更显晶莹可爱。“冰作滴”,则像珠王一般圆润,并且晶莹剔透。以此为喻,诗人是意在说明银毫砚台之珍贵。当然,用字也相当讲究,‘玉’、‘冰’二词,皆给人以清新、澄澈之感,用它们来写砚台,自有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
接下来两句“乌丝栏开宝鸦墨”,是对砚台另一侧面——上面刻绘的图案——的描写。“乌丝栏”,指上漆为乌黑的丝栏,又称乌丝格,这是古代砚台的一种式样(砚匣)。此句中,“开”字颇见功力,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丝栏开启的情景,同时还带有一种动感,仿佛此砚刚刚制成,诗人正在观赏之中。当然,这不过是移情于物罢了。“宝鸦墨”,指用砚台上绘有图案的那一部分开出的墨块。图案形如“宝鸦”,其色如墨,确实是一幅难得的艺术品。
此诗三、四句是借助于神话传说烘托砚台的珍贵。“天孙”即织女星,后亦泛指女神。“瑶草”即仙草,相传月中桂树旁即生长这种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砚是天上织女星在瑶草成熟时拾来的吗?不然怎会如此珍贵?这当然是诗人从想象中得来的。然而其构思新颖,想像奇妙,对砚台的描写别具一格。在表达对它的珍爱方面,诗的后两句比杜少陵的名句:“何当换绿绮,一抹平江村”还要高一筹。
结尾两句“醉舞银毫斗春碧”,表现了诗人喜爱这把银毫砚的感情。这里虽与上一句并列两支,实际是承上启下。“醉舞”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砚台主人在欣赏自己爱物时如痴如醉的情态。而“银毫”二字照应上句的“乌丝栏”,“春碧”二字又与上句的“宝鸦墨”相呼应,通贯上下,真是毫无渗漏。诗以“醉舞”结篇,“舞”字尤见风韵神采。读到这里,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生灵似乎是已经翩翩起舞了。“斗”字是明写自己心中的欣喜和天真活泼。此外别饶一种意趣。在此不禁使人想象到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由此亦可见诗人心境之宽阔豁达了。
此诗不尚辞藻,不事雕琢,“玉”、“冰”、“鸦墨”、“银毫”、“春碧”等字词的选择都平易近人而又妥帖恰当。而意境的构思及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亦令人叹服。诗的前三句写物,后一句写人,由物及人,物人交融。其中又巧妙地穿插神话传说和作者丰富的想像,娓娓动听,令人陶醉。
在艺术风格上此诗也别具一格:清新洒脱而饶有韵致。这和汪藻本人的气质及他深受苏轼诗文的影响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