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藻
方隅谋帅重,帝岂贾生疏。
绝域须高枕,中朝辍引裾。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
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方隅谋帅重,帝岂贾生疏。”此句意为选择边疆地方重镇来谋划帅才,是很重要的,怎能用只信任贾生一人来作依据呢?这似乎是对朝廷的指责。言外之意,是因为有人重谋轻边,使这地方的重大任务无人负责。
“边城雄鼓角,幕府省文书。”鼓角指军中乐器,幕府指军府,是借代、形象化的手法。边城荒凉雄壮的鼓角声和军府内部省审的文书,从两层描写展现了当此关键的历史时期应挺身而出的事态情景。
“暂作骖鸾去,群公叹不如。”谓本人将暂时骑上鸾鹤仙而去做出惊人之举,让群公与群策群力叹息而不及。含讽刺李尚书未见风骨,人微言轻之意,时分露作者激昂之志。作者由桂林投身实际防务,“到官月余日即为守备之所匿闻召人功补偏师预辇国门议者宜自委而后居分整办不可忽诸如蚁溃羊膻不为动也夫老我蕞尔本来安得哀而伤之以此知拙罪忤公卿云”便可佐证上述观点。
再看这首诗的后半阕:
“群公叹不如,吾知公不孤。边城多士女,经略足干坤。”
“吾知公不孤”一句是理解此诗后半阕的关键。汪藻在桂林所作的《桂林集》序中说:“桂林之难守也难于他郡,然公卿大夫之子弟多在焉。”可见当时有上层势力卷入到抗敌前线中来,可见他们对时局有一定关切度,与作者创作时“暂作骖鸾去”之观点有相通之处。“边城多士女”意即事态重大。“经略足干坤”直说自身本领与大举措有关涉。“坤”指代国家。“干”亦“干涉”意。在此诗人直抒己志:既有如此有识之士加盟军事谋划中来(虽未必实际参与其事),相信本人的才华、眼光也不会等闲而用。其兴奋、高涨的激情真如不可遏制的烈焰。这两句气魄宏大、生动有力,和作者将离临安去前那种“方外谋帅重”、“帝岂贾生疏”的无奈心情已迥然不同。
现代文译文如下:
桂林地方需要一位主帅,皇上难道只信任贾谊一人吗?远离中原需要高枕无忧,朝廷需要放弃华丽的衣裳。边疆城池雄壮的鼓角声不断响起,军府内部省审的文书不可轻视。我暂且骑上鸾鹤仙而去做出惊人之举,让群公与群策群力叹息而不及。我知道我有我的用处,我不会孤独。边疆城池众多的人都需要我,经略足可以干涉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