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藻
白云终日望,方喜见庭闱。
鼎食三牲养,貂冠五綵衣。
回班仪未举,反哭事俄非。
寂寞苕溪路,安舆去不归。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白云终日望,方喜见庭闱。”这两句是说,我日日抬头仰望白云缭绕的天空,希望能在那里看到您归返的身影,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可是没想到您却突然辞世,让我空欢喜一场。诗人抓住了生活中的重要细节,写出了一家人相处时的温馨与快乐。同时,也暗示了失去这个慈爱的母亲,这个家庭所遭受的重大打击。
“鼎食三牲养,貂冠五釆衣。回班仪未举,反哭事俄非。”下片接着描绘这位伟大的女性在家中的美好时光,表示已为自己的老母有了丰裕的养奉、适当的娱乐以及当举行的活动(即传仪卫而出阁时反哭的行为仪式等都做了铺垫或喻比类比)、生前所缺少的一切已具备齐全而感到无比的安慰与自豪,但是人生事无常,生离死别无法避免,而这突如其来的悲痛让诗人无以自持。“回班仪未举”,一般用此比喻旧朝换新,典礼更换时一切纷扰而又无可奈何的时局。诗人当时正出任门下省给事中的事情有关联的原因;正是有求去而言又难以改变命运的悲剧场景。《云麓漫钞》里有一段话说得很简略、明了却意境无穷,深刻体现了这类社会情况的可怕而悲剧的一例:百姓忍泪痛苦不敢言的程度尤不能定之事被用言语讽刺泄露,下一个文书不即迎奉的样子”从此情形即可悟诗人那一肚子抑郁和满眼的悲愤了。
“寂寞苕溪路,安舆去不归。”诗人用“寂寞”来形容自己送行的苕溪路,表达了失去母亲的悲痛之情。而“安舆”则描绘了母亲在世时的安详形象,让人无限怀念。“安舆”即由人推着或车载的、有栏干和坐席可坐的童车。这是对老人非常尊荣的一种仪仗式之一,用车有舆人赞引,“以至葬事”。其辞赋常对“安舆”怀胎依依之情有所咏述:冯公事征庸如华毂重趋盈他看除赐配并舅姑宝铰明珠添鬓泽垂香似马胎医唯及稚衰[5]汪藻这篇诗中亦同此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家人送别时的情景,以及失去母亲的悲痛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家人团聚、孝敬老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