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汪藻
三雍无逸隽,四海屡丰年。
嘉瑞标图谍,休功被管弦。
鼎成龙即去,书远雁空传。
多少承平老,遥悲杞国天。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此诗在写法上很有一格。其一是结构,依传统的旧规矩写成诗以四个四言句式一组来评价歌颂皇帝的功业,又用对仗的手法,以鼎成龙去、书远鸿稀等四组典故来加强主题。这样,由平正的表现手法转入翻新的巧饰,把作者对徽宗皇帝的追悼和痛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是笔法,将事实、评价、感情融为一体,重笔落墨之处尤多,既有立论之曲折辩驳,又不忘往事追加了许多动听的说法。“三雍无逸俊,四海屡丰年”,并时也还在发挥着评论的功效;“休功在管弦,嘉瑞表图牒”等于赞美颂扬他所治理的国家晏晏有道。这般褒中有物、寓贬于雅的真学问,在宋人挽词中是不多见的。
“鼎成龙去”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把宋徽宗的悲剧命运和宋朝的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从宣和元年(公元112)金人提出要徽、钦二帝作为人质而被劫持到金国,至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二帝被遣送归国这一段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出宋徽宗的失德自取灭亡,正是宋朝的国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作者用“鼎成龙去”的典故来作比兴,其寓意是显而易见的。至于“书远雁空传”则是以书信飘远比人命危殆,可见其前途可悲。加之,“嘉瑞表图牒”明写乐事,然而这一切不能抵消大势已去的全局之势,当时国家上本是积弱已久、暮气已深。下句转入极言之“多少承平老”,当太平岁月,安享富贵荣华的人却不免临歧挥泪对泣,那不少是老人送终之泪啊!末二句说“遥悲杞国天”,进一步以遥遥相对之杞梓之邦来比喻中原沦丧、山河破碎的国家,而作者对宋朝的命运和广大人民的苦难处境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全诗内容丰厚,笔力矫健,在宋代挽词中是难得的佳作。
译文:
皇帝亲政后孜孜不倦地求治,(致使)天下屡屡丰收。祥瑞出现,(当时)人们将此记在图牒上,(它)标明的是功德的光耀。(可惜)虽然已经天下大定,(却因)耽于逸乐导致了亡国。诸位长辈遥望汴京(怀念)昔日的繁华(而悲痛),就像(人到)老年望着那杞天之难而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