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以宁
剡中李白题诗处,我昔因之访隐君。
天姥树低山似渚,曹娥潮上水如云。
怀人夜雪孤舟远,送子秋风一雁闻。
捧檄高堂须一笑,白鱼青笋渐纷纷。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送崔士谦侍亲还嵊县
明代 张以宁
剡中李白题诗处,我昔因之访隐君。 天姥树低山似渚,曹娥潮上水如云。 怀人夜雪孤舟远,送子秋风一雁闻。 捧檄高堂须一笑,白鱼青笋渐纷纷。
首联“剡中李白题诗处,我昔因之访隐君”追叙诗人探访崔隐君的经过和旧游之地,表达了对崔隐君的倾慕之情。剡中即今浙江绍兴境内,著名山水胜地。“我昔因之访隐君”可见是有缘早知的。原来在这剡中山明水秀之地,古迹颇多。如东晋僧人支遁隐居之处就有许多故事和题诗;南朝名将朱桓有别墅驻此,极山明水暗之胜。张以宁与崔侍亲同好山水,他寻访崔隐君旧游之地,自然也是出于对崔隐君的景仰。
颔联“天姥树低山似渚,曹娥潮上水如云”描绘了天姥山的壮美和曹娥江的奇特。天姥山借指崔隐君隐居之地,描写其树低林疏,连绵起伏的形态,青山隐隐,望去近似于江中小洲;而曹娥江的潮水却如云层般涌动,壮阔而高远。这一联写景颇见奇趣,而且景中含情,耐人寻味。
颈联“怀人夜雪孤舟远,送子秋风一雁闻”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夜雪和秋风两种特定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了远道跋涉来访、分别时刻难舍难分、怅然若失的感情。诗人为追寻知音来访已感形于色,分别之际面对“怀人夜雪孤舟远”,更是怅然若失了;而“送子秋风一雁闻”,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尾联“捧檄高堂须一笑,白鱼青笋渐纷纷”写崔侍亲接到调令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归乡后共享天伦之乐的憧憬。“捧檄”二字借指接到调令,喜上眉梢。崔侍亲接到上级调他回乡省亲的通知时非常高兴,因为这正符合他偕同老母归隐田园的愿望。“高堂”即父母。“白鱼”典出《列子·汤问》,古时进献白鱼必以碧藻包装。“青笋”即蔬菜之青笋。“渐纷纷”含有人口繁茂、百业兴旺之意。诗人想象归乡后与老母共享天伦之乐的欢乐情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秀美、对朋友的惜别以及对友人的劝勉与憧憬,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归田后欢欣鼓舞的情怀。全诗笔触轻灵,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