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以宁
碧殿红棂翠浪间,江风缥渺动烟鬟。
神鸡不逐云中去,啼杀清秋月满山。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碧绿的殿堂,红色的窗棂,翠绿的江水浪花间,江风缥缈,烟鬟轻动。焦矶庙里的神鸡,不随着云儿飘去,啼叫着清秋的月儿满山。
首句描写焦矶庙四周的景色,用“碧”、“红”、“翠”三字,着色鲜明,给人以明朗、清丽的感觉。其中“间”字写得尤其传神,仿佛那翠绿的江水浪花就在眼前。
“江风缥缈动烟鬟”,一句写出了江风轻柔、绵延的特点,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句中的“鬟”字,为庙后之水气缭绕的山峰增姿添彩,仿佛那烟鬟随着江风袅袅飘动。
后两句写庙里的神鸡,不随着云儿飘去,啼叫着清秋的月儿满山。“不逐”与“不追”的用法,皆是就鸡只说,其语气有双关的意味。同时又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比较客观地写实;另一种则寄托着人们的幻想。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当月光朗照的时候,人们多希望那神话传说中的禽鸟、走兽乃至花草鱼虫都来祝贺、喧哗热闹一番。这里用“神鸡”来点出人间的愿望。
诗人在这里用“啼杀”两字为神鸡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不追随浮云而去,却要啼叫使这清秋的月儿洒满大地,使满山遍野都沐浴在月华的清晖之中。
这首诗与作者另一首诗《九月山行》在意境上颇有些类似之处。其中描绘了澄江、明月的倒影、疏星如雪、轻风细雨等等秋天傍晚的美景,并透露出作者对这一派山水的爱赏之情。当然这些都是焦矶庙前自然景色的烘托和陪衬。这些景物也常出没在作者的梦中、幻觉之中。至于那些寄托着人们心愿的神鸡之类更是作者在山水之中赋予了更多的美的想象和理想。诗人抓住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题材,加以渲染,使它鲜明起来、活跃起来,同时又将笔锋轻轻地移向远方的人事、传说等方面去。这种写景略取、联想取胜的写法是相当成功的。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