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以宁
黑崖削铁立云根,绝顶东西石峙门。
两戒山川分百粤,八州珠玉过中原。
曾峰暖日回群雁,灌木高风啸一猿。
蕞尔海隅民力困,沥肝谁为叩天阍。
这首《题关上》创作于宣德戊申之春,词人仍居御史上舍,诗人仍做着沿海经略山西政策的推动和守边策划工作。结合这个历史背景我们来进行阅读与欣赏会更透彻。词中围绕古关雄险而展开,书写了大本山关城之高大,地势之险要,是控制海防、海权的重要军事隘口。下阕围绕关城的峰峦气象而展笔。借以赞扬此地的关山治理得法,因而使得荒僻岭南民殷物阜,诸事顺遂之意。继而叹此地僻远民力困乏,便以叩阍的诘问传达出忧国忧民之心。下面词人用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了最好的回答:在明政府的领导下,是能够让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此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眼中关上的险要,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心中的胸怀。
译文:
黑崖像削铁一样屹立云端,绝顶东西有巨石如门雄镇天关。
两戒山川划分百粤地界,八州珠玉运过中原。
曾山暖日照射群雁南归,灌木高风啸聚一群猿猴。
海隅之地的小小百姓备受困乏,有谁竭尽忠心为国去叩天阍?
赏析:
诗的首句用“黑崖削铁”来形容关城的险要,也同时暗示出其高大。“立云根”形象地道出了关城倚天耸立,固若金汤之势。第二句从“高处着眼”,写其势之高,“东西石峙门”,写其雄险,又兼具其气象之宏伟。这样写到“两戒山川分百粤”,又宕开一层,以两戒山为背景,益见关城之高耸入云,同时又对关城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关城恰位于两戒山川的分界之处,显然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然而即使拥有这样险要的地理环境,如果不得其用也难以保有地势之险,故诗人以“八州珠玉过中原”一句反跌一笔,从管理上着眼,意在说明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不得妥善的管理运用,“八州珠玉过中原”亦无用武之地。同时也暗指当地民殷物阜的景象。接着四句具体描绘关上的景象:温暖的气候养育着林木葱茏的群峰和回翔歇此的鸿雁;雄浑的山风也在此地被温文尔雅起来,何况只是微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响?但这样的美景之下,词人却掩面而泣,不禁发出“蕞尔海隅民力困”的喟叹。这里的“民力困”既是词人对当地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也是对他们不能为国尽力尽孝的慨叹。“谁为叩天阍”一句更进一层,词人以忠臣之心无路可诉的形象将满腔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写景雄浑壮阔,抒情真挚感人,充分显示了词人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