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月落潮生图》明张以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张以宁

《题月落潮生图》原文

参横天末树阴收,风响芦根海气浮。笑语渐闻灯渐近,谁家江上早归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题月落潮生图

参横天末树阴收,风响芦根海气浮。 笑语渐闻灯渐近,谁家江上早归舟?

明代诗人张以宁的《题月落潮生图》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篇。画面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月落、潮生这样一幅自然的景象,更多的是一种人间生活的情趣,洋溢着生活的欢乐。

首句“参横天末树阴收”便把读者的视野引入一幅广阔的画面:天边即将西沉的月亮,树梢上缭绕着袅袅的雾气,一切都沉浸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之中。参星横斜,天边树影婆娑,这是夜色降临的景象。着一“收”字,写出夜幕渐渐降临,一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之中的动态,很有层次。

接着第二句“风响芦根海气浮”诗人又将笔锋转向了听觉:微风轻拂,芦苇在低声絮语,似乎海气在浮动。这里,诗人又用风声来衬托夜的静谧。芦苇絮絮低语,似有无限的依恋;海气在浮动,仿佛情意脉脉,依依不舍。这芦苇、海气,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幽静。

第三句“笑语渐闻灯渐近”画面上出现了人——有人家、有灯火,夜归的人正在途中。“笑语”二字最传神,它把这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似乎夜归人在笑语喧哗中推开了船门,走了进去。

最后一句“谁家江上早归舟”是在画面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笑语中带着回家的喜悦,那么谁家的早归的船呢?这一句和前三句又形成了不同的韵味。前三句是静态中求动,而这一句却是动中求静了。

这首诗以画作题,通过描绘月落、潮生这样一种典型的环境,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幽静美妙的境界,而这个境界中又有人有舟,于是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诗的语言清新明快,写景如画,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现代文译文:

天边最后一抹月光消逝,海边潮起潮落慢慢显现。芦苇在微风中摇曳,海面上雾气缭绕飘散。渐渐听到那家人的欢声笑语,灯光映入江中,那是谁家的早归的船?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