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杂体五首》唐韦应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韦应物

《杂体五首》原文

沉沉匣中镜,为此尘垢蚀。

辉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

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

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

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

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

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

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

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岂非至贱物,一奏升天阶。

物情苟有合,莫问玉与泥。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现代文赏析、翻译

《杂体五首》现代文译文:

第一首: 匣中铜镜渐沉黯,尘垢侵蚀失光芒。 往昔明辉今何在?如月隐入乌云藏。 南金雕饰虽华美,鞶带相映空辉煌。 徒留鉴物虚名在,反令美丑更难详。 佳人倾尽真心意,欲照冰玉般容妆。 若无良工勤磨拭,终日对镜唯叹伤。

第二首: 古宅聚集不祥鸟,枯枝群鸦啼声哀。 暮色渐深窥人户,魑魅魍魉暗中来。 居者辗转难安枕,欲驱恶鸟正此哉。 岂无雄鹰与猛鹯,饱食终日不展翅。 既失逐鸟守时节,空负凌云翱翔态。 辜负主人豢养恩,与那城鸱何异哉。

第三首: 春罗绣出双鸳鸯,寒夜织女十指忙。 心凝神聚调烟色,纤手理尽万缕长。 长安权贵豪奢户,妖娆舞姬列成行。 百日辛劳成一袭,只为一时舞霓裳。 舞罢即弃裁新衣,谁念织者苦断肠。

第四首: 同声相应自和谐,形质各异也无妨。 谁知商贾摇铃铎,竟使大乐协宫商。 铿锵发为宫徵调,化哀为乐韵悠扬。 人神共享此妙音,凤凰闻声亦来翔。 虽是至贱寻常物,一曲能登九天上。 物情若得相契合,何须计较玉与浆。

第五首: 荆山璞玉貌不扬,卞和抱献楚王堂。 荆璞本无求赏识,和氏岂为恩惠往。 所献实乃真国宝,至公之道本昭彰。 是非曲直我欲默,此道今世可还昌?

赏析:

这组杂体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批判精神。五首诗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中唐社会的立体画卷。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对比手法:明镜与尘垢、寒夜织女与豪奢权贵、商贾铃铎与宫廷雅乐等意象的强烈反差,突显了社会的不公。比喻运用尤为精妙,如以"月在云中黑"喻才华被埋没,以"饱肉不肯飞"的鹰鹯讽喻尸位素餐者。

思想内涵方面,诗歌揭示了三个层面的批判:一是人才埋没的社会现实(如蒙尘明镜);二是权贵奢靡与劳动者艰辛的对比;三是对"物尽其用"理念的思考。最后一首借卞和献玉典故,暗喻真正的价值常被世俗忽视,表达了诗人对公道不彰的忧思。

诗歌语言凝练而意象丰富,在平实的叙述中暗含锋芒,体现了诗人作为循吏诗人关注民生的情怀,以及作为文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组诗结构严谨,五首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全面反思,是中唐讽喻诗中的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