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庭藻追记去岁与余游西湖舟中闻火而归》宋周紫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紫芝

《次韵庭藻追记去岁与余游西湖舟中闻火而归》原文

漫郎移舟入小回,醉著幅巾歌落梅。

老夫但倚紫藤杖,袖手耻看黄金罍。

忽漫相逢遽如许,醉后高谈俱楚楚。

百尺君卧元龙楼,醇酎我羞公瑾语。

从来悲乐难预期,人生快意能几时。

红光属汉势未已,短艇掠水归嫌迟。

只今俱是京尘客,君居巷南我巷北。

天寒饥饿不出门,遣骑时来问消息。

江边久客知何为,白头拾遗徒步归。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漫郎移舟入小回,醉著幅巾歌落梅。”开篇即写与友人游西湖的情景。诗人漫游于西湖,乘一叶扁舟回旋于窄窄的水道,他喝醉了,头不裹巾,高歌《落梅》。诗人年事已高,颓然放浪,“幅巾”二字活画出这一暮景的形貌,令人产生一片白头漫游之感。“老夫但倚紫藤杖”中的“老夫”即诗人自指。这种淡淡然的轻描轻写,十分得体而又耐人寻味。诗人不愿去争夺那些浮名虚誉,他唯愿以杖拄地,袖手旁观,在紫藤花下与友人高谈阔论。这种态度又反映了诗人孤高自傲、不与俗流为伍的性格。“袖手耻看黄金罍”,是对上一句的补充和对照。既然对世俗的金罍不屑一顾,当然就要鄙视名利,对酒杯中的酒水也要重其真而轻其盛了。诗人身上有着矛盾和痛苦:既有高洁之心,又受世人羁绊;既有孤高之行,又难以忘怀世俗。这正是诗人复杂的个性使然。

“忽漫相逢遽如许,醉后高谈俱楚楚。”上句写出了诗人乍见又别的无限感慨,对朋友深致感谢;下句写酒醉之后高谈阔论,志趣相投。西湖之游本是“漫郎”所为,尽管当值寒冬却同醉高歌,乍逢尔后又恰似元龙、公瑾与我的重新相遇,这就使得诗歌染上了非常活泼的浪漫情调。这是美的诗化,它通向美妙的心灵世界,展示了人与人的交往中的互尊互重和人格独立的重要。

“从来悲乐难预期,人生快意能几时。”这两句是诗人对人生、对世事、对生命的独到见解。它与一般伤春悲秋之作不同,显得旷达豪迈。在诗人看来,从来是悲喜难测、悲乐无常的,因此就十分不易;每个人在自己一生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苦与失意(上文的移舟回旋即是铺垫),既然困难时时来袭,“快意”难逢也就实属当然。耐着性子认真去应对每一个这样平凡的日子吧,以至于告诫朋友也抱着相似的人生感怀。不能不多一点宽容与同情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事。“红光属汉势未已”,借用古语典故以喻世事如红光属汉一时不会败亡一样终会振兴发达、重振旗鼓。“短艇掠水归嫌迟”,这是诗人游罢西湖归家时的思绪飘荡和心绪难宁。这一暮景虽已过去,但仍历历在目:寒冬虽去春光仍美,归途的喜悦与轻松和初春景色一样美不胜收;但是世事依然如故,这又不能不勾起诗人的惆怅之情。一个“嫌”字更烘托出诗人思虑重重的心境,呼应篇首又卒章显志。

诗人漫游湖心之时不仅胸怀大志(要“登兹藐然亭、纵谈笑于清晖”(自注)),且憧憬于茅屋野老的自然天籁生活:“只今俱是京尘客、巷南巷北浑无异……天寒……”本篇正如原道所说:“明白简易。”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历尽劫难的词人文士如果再读书人行状的话那么更要注重揣摩下篇中之微妙情态——他是道义上进步但仍烦恼无多的仁人志士对自己对世事的自我体味与调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