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周紫芝
楚地春三月,他乡客二毛。
愁怀须著酒,寒力尚欺袍。
细雨淹花湿,颠风拍浪高。
昨朝红药柱,今日整渔舠。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诗的首联“楚地春三月,他乡客二毛。”交代了诗人客居他乡,又正当三月春愁之时。颔联“愁怀须著酒,寒力尚欺袍。”写出了诗人酒也不能解愁,只好任凭寒气欺压身上褴褛的衣袍。这一联反映诗人谪居湖北,时值暮春,他乡作客,气候寒暖不定,再加上为官清苦,衣袍单薄,难以抵御寒气,这实际是写诗人当时生活的困顿。 颈联“细雨淹花湿,颠风拍浪高。”正面描写春雨暴风颠浪,细雨仿佛在漫无止境地淋浇花枝,使之更显娇艳;狂风拍打江浪,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更有气势。这里所描绘的景象,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景中含情,情中含景。 尾联“昨朝红药柱,今日整渔舠。”红药柱是咏画桥的典故,用以说明往昔美好的春天景色。今天虽然无法看到这景象了,只能让垂钓的船儿在波浪中漂泊。这两句直接描绘了诗人暮春的漂泊生涯。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将景物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让整首诗更加自然和深情。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双关和暗示手法,如红药柱、渔舠等典故和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译文:
这里是楚地的春天三月,我却是异乡作客经年累月。愁绪满怀需要借酒浇愁,但酒力却还抵不住身上单薄的衣衫。细雨迷蒙花草也显得更加妩媚,颠狂的风儿吹得波浪拍打高高的堤岸。昨天这里还是芍药栏杆旁赏花柱子下;而今天却是一副渔翁整理钓具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