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周紫芝
山下清泉古甃寒,百年谁为发幽潜。
可怜昔日供茶鼎,曾与先生当谷帘。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宋代诗人周紫芝写下了一首吟咏其先人遗迹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向我们呈现出了远离纷扰世俗,藏在山间的清泉之美的生动画面,寄托了诗人在探寻古人遗风的同时,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山下清泉古甃寒”,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山下的清泉在古旧井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凉。此句“寒”字,既描绘了井壁古旧、泉水清凉的特点,又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感。
“百年谁为发幽潜?”次句“百年”二字,既指古井的历史悠久,也暗含了诗人对古人遗迹被遗忘的感叹。这句诗发人深思,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古人的敬仰。
“可怜昔日供茶鼎,曾与先生当谷帘。”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先人周濂溪的敬仰之情。前一句“可怜昔日供茶鼎”,暗示了周濂溪曾经用这泉水烹茶的情景,给人一种历史感。后一句“曾与先生当谷帘”,以周濂溪曾经以此泉视为谷帘水之珍贵,生动描绘出了周濂溪的高雅风范和诗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清泉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井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古人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人遗风的探寻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在诗人的笔下,古井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其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和生动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充分展示了周紫芝这位宋代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人生哲理以及自然之美等方面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