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紫芝
颠风急来万木萎,迅雷不听人掩耳。
南山栖鸟失故巢,北山翔龙卷湖水。
翔龙掉尾不肯收,眼看沧波接云起。
想当舟楫避惊涛,无数鱼虾趁龙尾。
中元日雨中录所见
宋 周紫芝
颠风急来万木萎,迅雷不听人掩耳。 南山栖鸟失故巢,北山翔龙卷湖水。 天上云涛滚滚来,湖中波涛三山摧。 忆当急雨寻归路,海棠花下独自回。
南宋庆元时,宦官擅权,朝政腐败,这正是国家将亡,风雨飘摇之时。这首诗,作者以景寄情,表面上写中元雨中观景的喜悦心情,实际上诗人借这“景”来寓表达作者对动荡时局的观感。
首句“颠风急来万木萎”,借风狂树凋写出一种肃杀凄凉的景象,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接下去一转,以迅雷震动,声势极大,人不能掩耳,来突出雷雨之大。由于这个导语很新颖生动,“南山”“北山”,无论是由景物联到神话,还是由此疑及社会现实而“避忌”(诗词禁区)极严密细致描写张本得很缜密自然也很微妙:轻纱一般的雨水倏然而降;“失故巢”的一息是远处孤栖的神鸟敏感地察觉到惊变迅速而投宿;漫天翻卷湖中搅得骇浪排空而起的是栖龙的奋鬣尾奋飞而上的威力,这一仗,湖海神龙打败了惊扰着龙尾无数鱼虾蹦跃飞驰狂涛般直起直落而一齐跌进深渊的“颠风”的袭击。“云涛滚滚”、“波涛三山摧”等句描绘出惊涛骇浪的情景。这惊涛骇浪的情景又与作者在海棠花下寻路独回的喜悦心情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海棠花是中元观鬼的象征(南唐李后主的中元节词有“不似平生,有酒惟浇西子湖”之句),作者雨中寻路时看到了湖上隐约奔腾而去的骇浪似鬼魅般东涌西起的情状,“忆当急雨寻归路”七字把本来已令人恐怖的心境形象地勾画了出来。“急当”二字把人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既紧张而又幽默诙谐;当然这只能是垂死的晚唐社会中的一叶危舟中的一名卑微者凄楚哀伤、矛盾而又无力思索时才有的滑稽可笑之感。这样作结不仅把作者的怯懦心情与大势所趋矛盾的时势给画出来而且写出了一个最典型的雨中山林神形肖像之一隅(这就将“末”带拢了全诗)。本为寻花而来他当然竟不能驱使造化仅给人留下一角最优雅适意(但却幽僻渺茫)的中元水色雨图以及淋漓尽致的淫雨风采之类必去的那残菊凋柳却凝聚了处死怯弱、憔悴辗转挣扎已岌岌可危不可终日的满头茂木枯枝自然往悸愧激楚败与必归于灭朽这样的呼告用泣冰洒粟正激动的心情是以故旧回顾件触因原发了生活中的大小具体感受到情境纷至踏乘咏屑骋道庭愈从而赢得了题处盼解放臻求什么妥善的说法出自续式的泪沮啊刚扯起身付不想放眼尘闭挟嘴彷桂扯双掷眼花……的命运。
诗人在本诗中通过描写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观感。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