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孙仲益尚书以》宋周紫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紫芝

《孙仲益尚书以》原文

少年名字满贤关,荐墨谁能借一言。

子产自应知季札,退之先已得何蕃。

江无九肋空多士,树有三珠且共门。

晚路相逢叹流落,可怜不第独刘蕡。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少年名字满贤关,荐墨谁能借一言。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早年才华横溢,名声远播的情景。他年少成名,才华出众,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却屡遭挫折,一直未能得志。因此,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无奈。

子产自应知季札,退之先已得何蕃。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臣,他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季札是吴国的公子,他善于结交朋友,广交天下名士。而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也以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而著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重科举、轻人才的看法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

江无九肋空多士,树有三珠且共门。 这两句诗以江河中没有九肋的龟和树中有三珠的枳树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缺乏的感叹和对人才的渴望。九肋龟和三珠枳树都是传说中的奇异之物,作者以此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人才稀缺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才的珍视和渴求。

晚路相逢叹流落,可怜不第独刘蕡。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晚年的感慨和哀叹。在科举失意之后,作者在人生晚年与孙仲益重逢,对于两人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哀叹之情。这里的刘蕡则是唐代著名学者、文人也曾在科举中遭遇坎坷,却被统治者否定杀害的一代文化巨人,后来因其不得重用以不第者的身份而上书为自己的政论发言引乱此违用何因苏轼等同宦所尊诋薄因而不被朝廷接纳身遭杀害的政治事件后人了千秋遗憾遭陷害排斥孙仲益流落经历非常相似作者的感概之一就在于此这首诗收尾颇显愤激并突出强烈谴责对失落的场合几乎自成为遗之白业更是致诗人晚年后借慰所之生死交友间心交真情之处,故不言其不相知而言不第也由此也可看出周紫芝交友的真挚之所在!

这首诗通过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才的渴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哀叹。同时,通过对刘蕡的纪念和感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觅、友谊可贵的珍视和感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周紫芝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人文情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