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李》宋周紫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紫芝

《寄李》原文

未得安州信,空添楚水秋。

雁寒飞不到,江远望难休。

去国双红旆,携家两白头。

可能无一字,分慰老人愁。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寄李

宋 周紫芝

未得安州信,空添楚水秋。雁寒飞不到,江远望难休。 去国双红旆,携家两白头。可能无一字,分慰老人愁。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往事,感叹身世的感伤之作。首联“未得安州信,空添楚水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不能来信的失望和忧虑。诗人的家在安州,而此时诗人身在远离安州的他乡,因此他非常希望能收到安州的来信,以解除他心中的忧虑,使他得知家中的亲人们都好。可是却没有等到从安州来的消息,而一路上伴随着的他担忧与期盼也由此变成了一种落空和愁闷的“空添”。“空”的叹惋和期盼之切可见。“楚水”在这里是诗人的目之所见,此二句一封信却勾起了许多思绪与秋天的景色有光,“空添”有两面:对于李公凝而言,“雁”不能至,“秋”不来。心情欲遣何语?且期待相问者自有一种压力!但这决非华灯,为茫然与怅然所逼迫而生的“虚空”之感。另一方面,“我”之不能归,且又见雁飞不到之象,则因思家而生的愁苦、无奈之感便油然而生。

颔联“雁寒飞不到,江远望难休。”进一步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寒雁”是诗人望乡之情更切的象征,“望江”是实景却非江能到,而是思归之心至此而无法到达了。“望”,超出了“孰云从之“的状态了;积攒了一个月的辛辛垦述也未偿“废耘郭而庐寄“遂熔情以体物细人者填色径奇径现……自在如生的文风抹去了这份凝重,但情绪的积累又如何能说清道明呢?所以这两句很沉痛。

颈联“去国双红旆,携家两白头。”进一步抒写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复杂心情。周紫芝本来是要沿江东归家园的,不料却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与幸福来侍从皇上与君主,诗人这出人意料的改变除了生活所迫之外是否另有自己的另外一方面原因那我们今人是难以知了了。这正好借用一句诗话道出周紫山的“国家之情结”“出处暂异终然略同”就引发出世间各类有此经历的人的情思。“双红旆”指代李公凝一家离开家园去国而去,“两白头”则暗示出如周紫芝一般的失意文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最终未能实现的无奈与悲愤。

尾联“可能无一字,分慰老人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公凝在远离自己之后是否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担忧。一个“分”字更说明诗人这种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李公凝的关心、担忧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而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境界。“老人”一词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同时也有一种悲凉之感。“愁”是全诗中出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表示诗人情感状态的词语,这也可以说是对全诗感情基调的一个总结。

此诗写得十分沉郁、悲凉,诗人的情绪是复杂的:既有对人生的无奈,也有对家人的担忧;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既有对自己遭遇的悲愤,也有对家人能否得到安慰的焦虑;既有身在他乡的思念之情,也有无计可施的忧愁……这许多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凉、无奈的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而产生共鸣。此诗不尚辞藻、不务雕琢,全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和语气打动读者,在看似平淡中见真情。这也是好的诗歌应该具有的特点之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