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袁司理归天台 其一》宋周紫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紫芝

《送袁司理归天台 其一》原文

长安少年郎,意倾裘马中。

水凫偶相值,兰臭岂复同。

谁令千金璧,照此白发翁。

得之非人力,舍去真天穷。

现代文赏析、翻译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袁某归隐而写下的。从“得之非人力,舍之真天穷”中便能感到友人的叹息是与什么内容相联系的。但是今存《竹坡诗话》中并无此条,只有另一条说:“袁仲山之父某,以明经老于家,不仕。仲山登科以后,犹时造其庐,献羡余以助囊。”可见袁某并非因宦情所系而弃官,而是因为家有贤父老。

诗的首联写长安少年倾心裘马中,此为虚写,一笔带过。作者用“水凫”来比喻袁某与友朋的交往,说明袁某性情潇洒,而“兰臭”之语则是以气味来喻友情,这就把袁某倜傥而类兰的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出来。这两句与杜甫“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秋述》)之类诗句的写法是一致的。

接下来的两联就诗人的心态写送别的缘由。“谁令千金璧,照此白发翁。”颔联二句显得情真意切。而颈联“得之非人力,舍之真天穷”两句,则是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认为友人得到的东西并非完全靠人的才力取得的(指袁某的中举),另一方面又认为袁某放弃它(指继续做官)则是天意,实属无可奈何。作者既为袁某的高中而高兴,又为他的弃官而惋惜。这两句把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真实地揭示了出来。

尾联就朋友分别作结,表明自己送友还乡的愿望。全诗以情韵动人,不事藻绘,语言质朴而富于情味。

在长安少年裘马自负的少年郎眼中,那位已白头的老者不过是个平常人,但万万没想到“得之非人力,舍之真天穷”是这位老人意外得到的天赐良机——不意白头翁居然能金榜题名!这种巨大的惊喜是平素交游中所无法企及的。以这样的心态去理解这一人生大喜事时,这位令人羡慕的白头翁流露出了自己深深的惆怅和无奈。“得之非人力”,实则是作者对自己中举后不能一展鸿图的自嘲和安慰;而“舍之真天穷”则表达了作者对袁某弃官的惋惜和挽留之意。这种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质朴而富于真情韵致。“照此白发翁”、“舍之真天穷”,格调幽远超然之外,“意一纵即过”。“照”字有一种人心情意的悠远;“白”字把当年或许一向作为富贵的某种代表意义的往事抽调出来的描写当中蕴含了对落难显贵的劝讽谴责、唯有回到最初层面方可生存下来的机趣;这种机趣又是那么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现代译文:

长安有个少年郎,倾心于裘马的生活。偶然遇到水边野鸭子,气味相投自然很投缘。谁想到千金璧玉般少年郎,照见了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这机会并非靠人力,放弃它上苍真的绝妙。“我的失落没什么了不起!”“适才跑到迷迷糊糊如今正是消逝的时节!我仔细回顾判断是真的天籁降临奇异的契合谐谐多默契。化不来这是须些金银且玉,机密花就漫正缝好戏报阶牙…”若有自觉微微不好受! 既然如此我且走开吧!不要把这件事儿牵挂起来当回事儿!我送您回到故乡去啊!在山林间徘徊在溪水边徘徊!

希望我的译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