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紫芝
至治非关黍稷香,可须巫觋降殊祥。
公今重草周公颂,不和东皇第一章。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太一宫成奏告礼毕秦枢密有诗示秘阁次韵一首三绝 其四
宋·周紫芝
至治非关黍稷香,可须巫觋降殊祥。 公今重草周公颂,不和东皇第一章。
首句“至治非关黍稷香”,扣紧题目“成奏告礼毕”来写国家太平的原因。首句赞颂皇帝的文治武功,功德盖世,并非焚烧黍稷,装点门面。“非关”,不是为了的意思,见得与国家太平无关。次句“可须”,是就上句意思进一步阐发,说明要达到国家太平,不必借助鬼神的力量。“降殊祥”,指神降吉祥,古时以为吉祥的征兆。秦相公将上奏章祈祷鬼神为国求祥,可见他用意是要发挥人定胜天的作用,国运的安定不是由于卜祝星相和术数的作用,正是由于臣子“有为”所致,政治清明。这与古语所谓“时无祷祀而天多神,将修礼乐而神弗临”(《淮南子》)是同一道理。这两句用事,注意了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赞颂中带有议论,有启发性。
后两句作者巧妙地转换了歌颂的对象,转而歌颂秦相公。《周礼·天官》有“太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祭祀,二曰飨食,三曰比乐,四曰哀丧,五曰安葬,六曰饬墓戎”句。秦相公既然上奏章为国家祈祷鬼神,自己自然也要为之祝颂。然而作者却说:“公今重草周公颂。”秦相公将要起草周公那样的颂诗了。“不和东皇第一章”,即不抄袭春天的诗章。“东皇”是古时对春天的尊称。“第一章”指开头的诗句。作者说秦相公不必效法前人写的春天的诗章,而要写出歌颂周公那样盛德的诗章,这是对秦相公的勉励。
这首诗的结尾用勉励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秦相公的期望。这首诗在歌颂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清明、国家太平的向往。
至于现代文译文:这首诗描绘了国家太平的景象,并非依靠黍稷的香气来装点门面。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作用,追求政治清明。秦相公为国家祈祷鬼神,自己也要为之歌颂。然而不必效法前人写的春天的诗章,而要写出歌颂周公那样盛德的诗章。这表达了对秦相公的期望和政治清明、国家太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