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贺新郎·白首归何晚》宋周紫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紫芝

《贺新郎·白首归何晚》原文

白首归何晚。笑一椽、天教付与,楚江南岸。门外春山晚无数,只有匡庐似染。但想像、红妆不见。谁念香山当日事,漫青衫、泪湿人谁管。歌旧曲,空凄怨。

将军未老身归汉。算功名、过了唯有,古词尘满。谁似渊明扌弃得老,饱看云山万点。况此老、斜川不远。终待我他年,剪黄花、一酹重阳酉戋。君为我,休辞劝。

现代文赏析、翻译

贺新郎·白首归何晚

周紫芝

白首归何晚。笑一椽、天教付与,楚江南岸。门外春山晚无数,只有匡庐似染。但想像、红妆不见。谁念香山当日事,漫青衫、泪湿人谁管。歌旧曲,空凄怨。

将军未老身归汉。算功名、过了唯有,古词尘满。谁似渊明撇得下,饱看云山万点。况此老、斜川不远。终待我他年,剪黄花、一祝重阳后。君为我,休辞劝。

现代文译文:

为何晚年归隐田园要如此之晚。一笑而去,庐山的一椽椽乔木是被老天所教化,而赐给了楚江两岸。门外的春山虽美,无数青山也如我一样鬓发如霜。只有匡庐似乎为我而妆,只可惜佳人已不再。有谁会想到白居士当年香山的忘我之境,身着青衫泪湿谁能管。唱歌旧曲中,空余昔日的凄凉和无奈。

将军尚未年老我已归隐,算起来功名利禄也都无所谓了,古词旧曲满灰尘。谁能像渊明那样抛弃功名利禄,自己饱览自然之景。何况陶渊明离此境也已不太远。终有一天,待我归隐,重阳节我剪下黄花,一祭重阳后。你若要为我斟酒就请稍待,我为你斟酒不为别的,只为劝你珍惜此生此世。

这首词上片写归隐之由,下片写归隐后的生活及对友人的劝勉。“白首归何晚”,开门见山,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感,从而表明作者欲以此终身的决心。“笑一椽、天教付与,楚江南岸。”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把它视为神仙居所,并觉得它天作之合地分配给自己。“门外春山晚无数,只有匡庐似染。”美好的景致进一步表明作者的心灵之归。“红妆不见”在这里有红妆少女和美好生活之意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村妇避秦时乱的故事以及他那钟情山水的高洁情怀。而这样的情怀只有李白和苏轼能与之相比,在此可称“惟吾德馨”。据方东树《昭昧詹言》记载:“苕霅间有能诗少年求学诗”紫芝曾“许之而告之隐逸事”。张端义《贵耳集》也说:“周紫芝以贵人出居台阁,犹回翔浙西近二十年,而诗为东坡后身。”那么,“谁念香山当日事”也是说给张端义听的。“漫青衫、泪湿人谁管”则是表明自己满腹牢骚无处发泄的情景。“歌旧曲”两句把归隐后的乐趣写了出来。“将军未老身归汉”表明自己壮心未已的形象与前几句的闲适之情形成反差,从而体现出作者的心理变化。“此老”指渊明,“斜川不远”出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遂有“斜川之游”。张端义《贵耳集》认为这是作者“自道”。五句在作者的心理变化中结束了全文。整首词层次分明,语言自然老到而又韵味十足是较好的一首词。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