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述闻 其三》清黄遵宪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黄遵宪

《述闻 其三》原文

说有苍天不死方,盗泉一饮众皆狂。

人言细柳都儿戏,我欲传芭哭国殇。

鬼吏三官明作贼,神兵六甲解擒王。

古今多少昏荒事,并付盲翁负鼓场。

现代文赏析、翻译

清代的黄遵宪,他对于国家的忧虑是深入骨髓的。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国家的深深热爱,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于那些乱政者的愤怒。这首《述闻 其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诗的前两句“说有苍天不死方,盗泉一饮众皆狂。”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政治的深深忧虑。他相信,如果真的有不死之方,那么只要有一个人喝了盗泉的水,就会引发众人的狂热。这里的盗泉是一个典故,盗泉是古代的一个恶名昭彰的泉水,因水名盗而闻名。诗人借此比喻那些不治之症,一旦有人开始追求所谓的“不死方”,那么必将引起众多的狂热追求。

接下来的“人言细柳都儿戏,我欲传芭哭国殇。”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那些把细柳(传说中的女神)当儿戏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国家的悲痛情感。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国家深深的爱,也表现出他对于乱政者的愤慨。

第三句“鬼吏三官明作贼,神兵六甲解擒王。”批判那些身为执法者的“鬼吏”,明明是故意做贼(贪污受贿等行为),但却总是得到“神兵六甲”解救,“神兵六甲”通常用于传说或神话题材,有护佑和解救的意义。但是在这首诗中,“神兵六甲”的形象仿佛是一张反向的脸谱,它在人们的认知里往往扮演了冤案的出现和解脱角色。这样的形象的诠释可谓非常的精准并且内涵深蕴。

最后一句话 “古今多少昏荒事,并付盲翁负鼓场。”可以说这一句极具情感冲突又凝聚沧桑生活的情怀和激昂的政治关怀。"盲翁负鼓场"或许不是完整的语言情景甚至源于相关俚语的奇思构造的古典审美呈现 ,古来之世的民生悖乱的错杂事象 ,都付与了盲翁在鼓场中负鼓而歌的演绎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 ,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不再有鬼吏作乱,不再有神兵六甲解救鬼吏的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关怀,对乱政者的愤怒和期待公正公平社会的情感。黄遵宪作为一名清代诗人,用诗歌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国家的深沉爱意。这是他对一个更好的未来,人民的安宁生活的美好向往。他对时代的感悟与关切值得所有后世欣赏与反思。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