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黄遵宪
长恨古人吾不见,又疑诸史半欺谩。
女王铜镜委奴印,亲手摩挲对面看。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己亥杂诗其四十五
长恨古人吾不见,又疑诸史半欺谩。 女王铜镜委奴印,亲手摩挲对面看。
黄遵宪的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调,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不满。
首句“长恨古人吾不见”,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虚伪做作、欺世盗名的古人的痛恨。他遗憾的是,那些古人他未曾生在同一时代,不能亲自见识他们的真伪;而且诗人似乎对众多的史书也不信任,认为是他们制造了大量的虚妄和不实之词。“又疑诸史半欺谩”,直接以轻蔑的语气批判历史的真实性不足信赖,近乎真相的“诸史”多半充满了欺骗和蒙蔽。
而最令诗人愤慨的是满清皇室的那面铜镜以及所托之物的非分之恋:“女王铜镜委奴印”,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铜镜拟人化,并把清太祖小姑爱新觉罗·孟古青的像称作“女王铜镜”。孟古青是清太祖的小姑,青年守寡,传说她端坐不动,以镜自鉴,抑郁寡欢而死。这里,诗人将她比作一面铜镜,一面“女王铜镜”。作者无比惋惜而又诙谐地说,“委奴印”让这个铜镜完成“遗愿”而不小心把自己本身的真实容貌全部刻印下来了,那是岂不可以满足文人醉后流传故事的丑恶胃口了呢!联想到权势和利益的争端对于皇室的无情暴露。例如就在这一年发生杀人的还珠(颙琰)王政变案(太后与康熙的政争)。黄遵宪借此表明自己对这一丑闻的态度:“亲手摩挲对面看”,可见诗人对此事的愤慨程度。这时的黄遵宪已经是清廷的一名官员了,虽然官不大(驻英使馆参赞),却要眼睹朝廷的一些丑事,这是他深感愤懑的原因之一。这种感情溢于言表在组诗中为数甚多。从创作技巧上讲是以象寓意;在章法上运用游戏笔法以隐喻方式进行叙事抒怀,从而创造出风趣幽默的诗境。它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讽刺诗。通过描绘和渲染历史事件和人物,借古讽今、怀古伤今。通过这一诗篇可窥见作者愤世嫉俗、矢志改革的情怀。
从另一角度写下了他不能与古人同见,又不免怀疑历代史书有欺谩之嫌的遗憾与慨叹,后两句则借事发挥。说自己也只能随便摸着画像看着对着想想罢了……这类看来不拘常形的形式却又恰能给作者达到规讽或泄愤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它在运用这一艺术形式时比古人是前进了一步的事态得以补充的原因就在于这是生动自然的别一种方式!综合前五种就表现出这首是灵活自如思想改造向正常发展的特点。
黄遵宪的诗风不主故常善于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描绘事物,把“我”的遭遇、观感、见解写出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新颖。这首诗的意境就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特点。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