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张蠙
清时为塞郡,自古有儒流。
素望知难惬,新恩且用酬。
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
只作三年别,谁能听邑留。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唐代,送别诗常常出现,或写离愁别绪,或写友情深厚,或写依依不舍。这首《送成州牧》便是其中之一。作者张蠙用朴素的语言,将友人被任命为成州的牧这一事实,赋予了一种非凡的意义,从而使诗歌内容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首先,“清时为塞郡,自古有儒流”,两句点明了友人任职的地方,明确表明这是一次被派往偏远地带做地方官的机会。“塞郡”,原指边疆苦寒之地,也常指边疆,唐代时有谪边者官阶的封赏。这样一首重要的诗篇开始之处便做了铺叙。清明的时代、边塞的郡县、儒雅的官员三者融为一体,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清晰而具体的印象,这在古代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而这样的开头不仅充分显示了作者感情的真诚和态度的严肃,也暗将送别的内容具体化了。这应该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接着,“素望知难惬,新恩且用酬”两句直接描写了送别的情景。这里除了表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的尊重和对去边疆一职的赞佩外,还道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士子在科举仕途中颠沛流离后得宠封赏后的复杂心态。“素望”二字凝聚了他们多少年来追求入仕、忠于朝廷、报效国家的艰苦努力和美好憧憬。如今多年期盼终于得以实现,内心自然欣喜非常;然而面对偏远的郡县和“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这样艰险的职务,又不免产生了担心、畏惧之情。“知难惬”三字恰如其分地把这种既喜悦又担忧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然后,“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两句则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内容,使之更加具体化。友人即将赴任的成州一带与蜀国接壤,兵额则暗示了秦州的重要。这一带山川险要、民风强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友人却要来这里任职了。这一情景自然令诗人想起了长期以来的身世之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只作三年别,谁能听邑留”二句顺势写出诗人的心声和对友人的勉励。“只作”说明作者觉得这是短暂的别离,朋友将来还会回来;“谁能听邑留”道出了希望友人能在此地做出一些好政绩的殷切期望。这两句把诗人和友人都从送别的情绪中引了出来,投身社会、报效国家,再次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格调高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下面为您翻译一下这首诗:
清明的时代里,友人却被派到了边塞的郡县去做地方官。自古以来,这里的百姓素来向往有一个儒雅的官员。他如此重要的任职机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对于这个新恩赐的官职,友人非常珍惜并准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片土地与蜀国接壤,而兵额则表明这里的重要。诗人想起自己多年的坎坷经历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希望友人能够做出一些好政绩。尽管只是短暂的分别,但诗人却无法想象自己会被留在这里。希望友人能够继续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