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鬓痕朝镜觉,书味夜灯知。
梦断潮生枕,愁新雁入诗。
思君心欲折,又负菊花期。
《溪亭》赏析
林景熙的《溪亭》是一首富含情感的作品,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叹。这首诗以其淡雅的词句和深深的思考性,让人读后颇有感触。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这句诗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主要是在表达时间流转之无情和作者的自我反省。“清秋”暗示着人生的秋季,这一时节常给人以思量的心态。余思二字传递着作者的思索还在继续,一天结束之际,还在溪亭流连。这里作者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在应该珍惜的时间里做出了有意义的事情。
“鬓痕朝镜觉,书味夜灯知。”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早晨对着镜子,发现鬓角已见斑白,这使诗人对自己的年华流逝感到一丝悲凉。然而,只有夜晚秉烛读书时,才能深深体会到书中深长的意味,能给诗人以慰藉。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虽然年华已逝,但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保持成长,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
“梦断潮生枕,愁新雁入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两种情感:梦醒后的惆怅和新雁入诗带来的愁绪。梦醒后的枕上,诗人感受到了潮生的变化,这也许暗示着生活的起伏不定。新雁入诗,则是诗人看到新雁入诗,引发了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思念和牵挂又增添了他的愁绪。
“思君心欲折,又负菊花期。”结尾两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思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又负菊花期”则暗示着诗人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不畏衰老,勇敢面对生活。
总体来看,《溪亭》这首诗表现了林景熙对生活的深深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尽管时光流逝,人会老去,但读书、思考、追求真理和真爱可以让人保持成长,让心灵更加丰富。这正是诗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现代译文:
清秋的时光仍有很多可以思考的时间,夕阳西下仍在小溪边的亭子流连。早晨对着镜子发现鬓角已见斑白,夜晚秉烛读书深深体会到书中的深长意味。梦醒后的惆怅和新雁入诗带来的思念让我心欲断肠,但是又到了菊花盛开的时候,我要珍惜生活,不辜负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