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邓林
人落江空又暮秋,故人底事久遨游。
黄尘千里异乡路,明月半篷何处舟。
计利徒贻妖鬼笑,归田早为厥孙谋。
吟馀一送凭高目,瘴雨连天风满楼。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一
邓林
人落江空又暮秋,故人底事久遨游。 黄尘千里异乡路,明月半篷何处舟。
在江水落空,暮秋时节,诗人回忆起友人张自牧长期漂泊异乡,不知为何至今未能归家。千里之外,黄尘漫漫,异乡之路愈发显得漫长;夜幕下,残月如弓,扁舟无影,更添思乡之情。
首联“人落江空又暮秋”直接描绘季节和时间:暮秋时节,诗人朋友漂泊的场景隐含其中。“落”一字巧妙地描绘出时值晚秋,江水上涨,孤身漂泊在空荡的江边,无法同朋友欢聚一堂,有恍如置身于飘摇中古城的哀愁。“江空”中渗透出夜色静寂的空寥和凄冷。接着诗人在颔联直抒胸臆,“故人底事久遨游”,“底事”乃疑问之词,乃对朋友长期客居异乡之询问。这里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之情,更是借此引起下文对友人的安慰和对未来的期许。而第三联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黄尘”象征着漂泊的艰辛,“明月”象征着家乡的思念,“半篷”则象征着朋友远离家乡,奔波在异乡的艰辛和无奈。而“何处舟”则是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祝愿,希望他早日归家,与家人团聚。
最后一联“吟余一送凭高目”,“吟余”承接上句的“吟”,说明是送别时吟完诗作别后远望。“凭高目”表明诗人站立在高楼上远眺。此时秋雨绵绵,阴风阵阵,别离的愁绪和深深的思念让诗人不禁有些怅然若失。“瘴雨连天风满楼”,这里用“瘴雨”来表达南方之湿热苦痛的天气,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季节、时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之情。同时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译文:
朋友啊,为何你久久漂泊在异乡?在暮秋时节的江边,你落寞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那座孤城。千里之外,黄尘漫漫,异乡之路愈发显得漫长;夜幕下,残月如弓,扁舟无影,更添思乡之情。纵使前路充满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你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扬;希望早日回归田园,早作打算为子孙谋福。在这送别的时刻,我举目远望,只见瘴雨连天,满楼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