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邓林
远树一重重,烟村与市通。
难寻元亮宅,遥酹菊花丛。
蜀浪番墙外,庐山几席中。
何时边事息,来此作渔翁。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远树一重重,烟村与市通。”诗人以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大江边的深秋景象:层层叠叠的远树,隐隐约约的村落,亦市、亦村、烟水苍茫,乍晴骤雨,浩阔幽邃,逼出了诗的主题——“江头未省是穷通?”词笔驰骋变幻,复笔更迭。换步迴旋之中自然触景怀古。“难寻元亮宅,遥酹菊泛丛”,难免令人有“古今多少事,都附一鸥翁”的慨叹。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前两句的即景述怀,他要进一步勾勒出湓江一带雄浑壮阔的图景。
“蜀浪番墙外,庐山几席中。”蜀江波浪翻滚,庐山近在几席。“蜀浪”和“番墙”相对,一远一近,一动一静,突出了蜀江波浪的翻腾汹涌。而“庐山几席中”,则突出了江峡的陡窄、江水的清澈和它给人的雄伟气势。这就为下联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何时边事息,来此作渔翁。”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情怀:“什么时候边疆战事停息了,我就来此作个渔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以景结情,隽永含蓄。
这首诗的特色在于把山水景物和边疆形势紧密联系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邓林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他热爱祖国的河山,更痛恨侵略战争给河山造成的荒凉局面。他幻想有一天边疆平静了,能够来到风景秀丽的湓江边过着安逸的渔翁生活。然而这种愿望根本无法实现。所以诗人抚今思昔,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都凝聚在诗篇之中。
现代译文:
重重远树映衬着烟村和闹市,难寻陶渊明的宅院;遥遥酹酒在菊花丛中。蜀江翻卷着雪浪拍打着堤岸;而庐山就坐落在我的眼前。何时能停息战事安定边疆;到那时我便来此过着隐居渔翁生活。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以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