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敬酬智叔三赐之辱兼戏杨理曹二首其一》宋陈师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师道

《敬酬智叔三赐之辱兼戏杨理曹二首其一》原文

险韵廋词费讨论,真持布鼓过雷门。

更看九日台头句,未用三人月下樽。

镜里黄花明白发,海边赤脚踏长鲲。

从来相戒莫打鸭,可打鸳鸯最後孙。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敬酬智叔三赐之辱兼戏杨理曹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险韵诗辞费讨论,真持布鼓过雷门。 更看九日台头句,未用三人月下樽。 镜里黄花明白发,海边赤脚踏长鲲。 从来相戒莫打鸭,可打鸳鸯最后孙。

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符元年(1098),当时作者任历城(今济南)礼文阁待制。诗中作者自比为“布鼓”,智叔等人则是以“雷门”上的“真鼓”相戏。同时,也以“三人月下樽”自嘲,暗寓了当时与作者一起以文字相切磋的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三人。

首联写自己作诗苦吟,费尽讨论。上句用险韵作诗,颇费推敲;下句更不直说,而以“真持布鼓”作比,点出作者自己。“真持布鼓”者,即《汉书·霍光传》中“布鼓雷门”之典。盖以布鼓为缓击之鼓,雷门为城门之最大者,布鼓在雷门前缓步而进,用以形容作者自己孤持耿介的举止。这一联虽是刻画自己,但句法奇特。两句都是用动词性词语作主语,谓语则前置。“真持布鼓过雷门”是以自己为对象,“费讨论”则是其动作的陈述对象。句法摇曳生姿。

颔联进而描写自己作品的艺术魅力。“更看九日台头句”,是承接上句的意思,谓自己的作品高人一等,只看那登高眺望的台头诗句即可证明。“未用三人月下樽”,是进一步夸耀自己的艺术魅力。“三人月下樽”典出杜甫《饮中八仙歌》,写李白、汝阳王琎、高力士三人对饮赏月,作诗唱和。作者自比其中的一个。“未用”二字贬抑兼嘲弄。这比“三春白雪在词坛”、“万人丛中一握手”就高明多了。

颈联由作诗进而写到自嗟华发、海滨避暑。“镜里黄花明白发”,是对上句的形象描绘。“海边赤脚踏长鲲”,则写自己年老体衰。下句语意一纵一折,从修辞角度说,是巧妙的运用了衬跌(或称逆跌)手法:前句说白发,后句笔锋一转再写海滨避暑胜地。这转折文意突兀,跌宕有致。而这一转折又与下一句的内容要求是一致的:海滨避暑可以延年益寿。这一联与上一联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真持布鼓过雷门”是描绘自己,“未用三人月下樽”是夸耀作品;这一联又先写自己再写作品:“镜里黄花明白发”,则是对上一联的补充和引伸。“海边赤脚踏长鲲”,则紧承上句,表现了作者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

尾联即上一联的延伸。“莫打鸭”,用“打鸭惊鸳鸯”的典故,“打鸳鸯”则暗用杜甫《佳人》诗句:“在明弹玉筝,背暗藏金鸂鶒。”后一句是以将有鸳鸯之事最后讲给长孙知道作结,双关至极。这两句扣合时节:大暑季节人们消暑避炎的方法多种多样,“打鸭”则是一种,“打鸳鸯”则是另一种。作者在此以幽默轻松的语调表明:大暑季节不妨把鸭子少打一点,让鸳鸯多活几天。言外之意是希望人家对他自己的诗文手下留情。

这首诗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用典多而巧。全诗八次用典,“真持布鼓过雷门”以外,“镜里黄花明白发”、“三人月下樽”(词曲中的小名儿)、“打鸭惊鸳鸯”(这两句均为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以及杜甫“未用三人月下樽”、陆龟蒙“书巢老意犹旁”(作者曾在住宅里营了一个书巢)等典故或生活片断信手拈来、融于笔端,诗篇因而显得活泼自然、挥洒自如。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诙谐。作者在诗中运用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