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师道
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
端能几字正,敢恨十年迟。
肯著金根谬,宁辞乳媪讥。
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
除官
宋 陈师道
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
端能几字正,敢恨十年迟。
肯著金根谬,宁辞乳母讥。
向来忧畏意,断肠有谁知。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乡之后,有感于世事而作。全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辞官之后的超然和庆幸,并抒发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首联“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作者已年过半百,身体孱弱,本不敢再趋炎附势,趋炎附势是必然要遭致严斥的。但既然皇上降下严召,那也只有“听其自然”了。所以只能慢慢地行走了,因为这毕竟符合自己的心愿。“趋炎附势”和“徐行”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向却在作者这里达到了统一。“徐行”不是慢走,而是对过去的反思和自责。“及圣时”中的“圣时”应解作国家振兴之机而非乱世,就正作者对自己行为的总结。前两句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作者从君王意志沦为民间道义的过程,作者的崇高理想也随之丧失殆尽,却以悲欣交集的心态欣赏着窗外的世界。这一切似乎暗示着什么。作者接着用“端能几字正”到“断肠有谁知”一联对自己的自责、自慰、自嘲、自我调侃一并齐来,达到了一种轻松点神之妙。“几字正”既是对朝廷旨意的迎合,“十年迟”又是对十年官场碌碌无为的感叹。“肯著金根谬”中“谬”是自己过去的做官想当圣旨的随从。“宁辞乳媪讥”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乳媪”是用东汉郑玄三岁丧父,母欲为改嫁,玄日夕侍母,“哀泣过母”,母知改嫁非其所愿,乃止的典故来形容自己过去做官的尽忠尽职。“向来忧畏意,不尽鹿门期”,一“畏”字写出了作者过去做官的谨慎和自责。怕出错、畏首畏尾正是作者过去做官的真实写照。鹿门期是作者归隐的愿望。这一联是作者对过去做官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辞官后生活的庆幸和喜悦。
这首诗用词朴素无华、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而情真意切。语言平淡而耐人寻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