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师道
负笈重来感旧游,流年衰鬓两经秋。
湖山依旧浑相识,风月愁人不自由。
尚有故交重冷榻,可堪归梦到沧洲。
谁怜壮志空凋落,百链金为绕指柔。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宋代诗人陈师道《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的赏析:
陈师道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首句“负笈重来感旧游”,道出他旧游此地是十分感慨地重来此地。本来只应是看惯了的湖光山色和昔日的友人、境过不留、人别重来,颇有怀旧之意油然而生;上句还能淡淡道出,而下句一“流年”便带起许多呜咽、沉郁的情思。“流年”而曰“衰鬓”,这不是重来所为,实由忆旧游而生。“两经秋”承“重来感旧”之体,“旧游”一过则为“新恨”,显出非昔非今,“两经秋”即令人顿生去日如飞、愁人无奈春去的悲慨。于是尽管还是那湖光山色、风月依然,但作者却感到景物依旧,人事多变,不由人不愁绪满怀。作者曾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章节义负天下重望,其流风余韵,得之三苏,尤在西湖。”他很欣赏苏轼等人的风流余韵,现在重来西湖,不由人不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是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深情地怀念着友人,他们有共同的“流风余韵”,有着知己的情怀。在旧友故交之中,还有一位襟怀高旷、善于招致嘉宾客的隐士赵阅道,他一向很赏识作者,此时恐怕也在对岸相望吧!他仍伴着诗人作客湖山之间,“却下珊鞭礼禅阁”,“未是谪仙人”(柳持主句)。此时想借禅阁与朋友欢会呢,还是想还家去做他那沧洲闲客?他在梦乡中也无法忘怀这里!眼前的赵居士只有宾主相映之景。作者是饱含热泪地述说这一切的。这热泪,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深挚友情和思乡之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最后两句也是发自肺腑的,“谁怜”二字充满着满腔悲愤和无限凄楚,他不仅是在向知己诉说自己的愁恨隐痛,实际上也是向当朝君主和国家发出的慨叹!这两句的深挚而又悲切之情的背后是对国是民深深的忧患与感伤。
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思乡归隐之念和对国事的沉郁悲愤的心绪。情景交融、语言质朴、含蕴深远,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艺术特色。
译文:
带着书箱重游此地感慨万千,时光飞逝鬓发已然衰变。 湖光山色依然如故亲切相识,清风明月却使我愁绪难遣。 还有许多老朋友珍藏着对我关爱,梦回家乡的路上不禁陷入沉思。 只有空自怜惜一颗驰骋天下的心。天下变乱恩光不再才应该回家休养生息吧。这些凌空的壮志依然不灭流逸沧洲梦中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古今悠悠常令英雄感叹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