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春夜》宋陈师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师道

《春夜》原文

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

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

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

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陈师道,宋朝有名望的大诗人文人之一。他有文人风格、坚持完美品位的优雅细腻,《春夜》作是其艺术的杰作,显出新颖意匠的美学品位,构成了情态万分的艺术魅力。

“宿鸟一枝足,争林终夜鸣。”宿鸟,归巢的鸟儿。鸟儿夜已深,还未眠息,足见巢之近,庭之远。林,树林,此指树枝之间。争林,争枝,犹争巢。终夜鸣,此鸣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诗人以“宿鸟”开端,以“争林鸣”作结,前后呼应,全诗形成紧密的一体。宿鸟归巢,庭花绽蕊,江月澄清,诗人独处空庭江畔,一幕幕动人的春夜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庭花当户发,江月向人明。”二句着意于庭花江月。当户发与争林鸣相配合,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清寂的春夜。两句写景较形象逼真,而且为下文提供了最好的情与景的结合点。

“鸟度清溪影,风回晚市声。”诗人继续展现庭前飞鸟之景。“清溪”与“江月”点明诗人所处之地,“鸟度”之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影”字颇具情趣,“度”字写出鸟的神态,“清溪”中的鸟好像觉得身影的存在也摇曳生姿了。“风回晚市声”诸字恰切地传达出听觉形象。至此为止,诗人在有限的五句二十八字内将鸟、庭、花、月这些抽象的事物组成美妙的艺术天地,富有生命与活力,画面恬适幽美而静谧。诗人还写出了初春之夜江畔独特的景致和情调。

最后两句是诗人抒发感慨之笔:“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这似乎是意犹未尽。“梦中无好语”,何尝不是一种遗憾?清醒时捉月难,醉眠梦亦难,境由心生,兴随情至。但是作者似乎也有无奈之意。这短短七言二十字中境界层递变化: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动及梦、由醉及醒;写法也层递变化:宿鸟争林鸣与庭花江月等实景结合、发展为“影”、“声”,化有形为无形;再进一步虚写梦中景象,感情更加浓郁。“梦中无好语”,似醒非醒、似醉非醉之时迷惘的心境跃然纸上。结尾“池草为谁生”一句更是意味深长。“池草”即水中之草,因有池塘阻隔而不能生长;“为谁生”即无人欣赏之意。原来陈师道不受知己的重用。“有心事,无人说。”大约连这诗人自己也不会明白了。“无言独角月,应堕柳塘中。”两章押“中”字。陈师道怀才不遇苦无诉告之人佳句绝少这也是其一不如作者笔法娴熟之处。

这首诗写春夜之情颇浓意趣盎然。全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笔法层递变化、灵活多变;意蕴含蓄深沉、意境幽远清新;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不愧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