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十七日观潮三首其一》宋陈师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师道

《十七日观潮三首其一》原文

江水悠悠自在流,向人无恨不应愁。

相逢不觉浑相似,谁使清波早白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十七日观潮三首其一

宋·陈师道

江水悠悠自在流,向人无恨不应愁。

相逢不觉浑相似,谁使清波早白头。

陈师道自号后乐山民,他生长在北宋新法派代表人物蔡京执政的时代,属在野的清议既甚而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的士流。他本身是个谨慎自守、耿介孤高的狷洁之士,而他对政治的凉薄又怀着痛恶。因此,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水悠悠,自在流淌,似乎是客观的写景,而“向人”两字,则透露出他内心的不满。

“向人无恨不应愁”,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感情的流露。人世间的冷暖无常,使他对政治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恐惧与不满。江水悠悠,向人无恨,似乎是客观的存在,但“不应愁”三字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满情绪。因为江水悠悠又愁,就象人事的变迁和升沉更应发愁一样。这样就把客观的现象与主观的感情溶合在一起了。

“相逢不觉浑相似”,这是对上两句感情的进一步深化。前两句是写愁绪满怀,此句是说江水悠悠与满怀愁绪浑然相似。这末句不仅把诗人的满腹牢骚和盘托出,而且把诗人的晚景处境与前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三日书不破”典故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苦闷彷徨的情绪。

“谁使清波早白头”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这种情绪的自我解嘲。诗人以清波自喻,感叹自己早年即预感到政治上的风波会提前压倒自己,象使水面上的波纹早作白色一样。这是诗人的夫人的早逝和晚景的凄凉以及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和孤独处境的自我解嘲。

这首诗感情朴实自然,但妙处在不刻意求工。语言明白如话,真有陶渊明“池塘生春草”之风。全诗纯用赋体,不设奇词拗字,不用典故,而自然含蕴,平易近人。陈师道论诗宗杜甫,杜诗的好处之一就是语言平易而含义深远。他的这首小诗也体现了杜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