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炎正
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
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
依约晓莺啼处,认得南徐风物,客梦恍惊残。
重到旧游所,如把画图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凭阑。
惜今老矣,无复健笔写江山。
天上人间知己,赖有使星郎宿,照映此尘寰。
准拟五湖去,为乞钓鱼竿。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水调歌头 其四 呈赵总领
宋·杨炎正
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 依约晓莺啼处,认得南徐风物,客梦恍惊残。重到旧游所,如把画图看。
昔日豪举成何事,却忆承平门弟,说剑说诗酒。今遇太平官,不减昔风流。吾曹共欢庆,却恐难归老,云海寄蜉蝣。君意正落莫,暂使系心愁。
这首词上片写重游之所见所感,下片追忆年轻时的豪举,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起笔用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诗意,描写自己乘船畅游的情景。“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两句写堤上千里杨柳被绿阴环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原来词人游冶之地为扬州(南徐)。在词人眼里所认得的晓莺啼处、南徐风光,无一不美好,也说明了他对往游地美好经历的怀念之情。“依约”一句以画图渐出远近景色,同时也是前游美好经历的缩影写照。“重到旧游处,如把画图看。”旧地重游所得到的只是画图般的映象而已,则以前的美好经历愈加唤起怀旧的情感。以下诸句即是对当时经历的回忆。“英雄事”二句承上而来,写重到旧游之处,想起千古英雄人物。“一凭阑”后几句是作者的议论。“健笔”本指李白事迹抱负与司马光(名存实无的门弟),而下文更联想到现实中的总领使星赵善瑙以及此间的词人们(其中包括作者自己),说明赵总领所任职的地方、词人们的归宿,对词人来说也就是自己的理想之地,于是乎振起词意。“天外有、使星旁宿。”梦想即将到达目的地;游览之人感怀仙人的名望荣耀!表明此地多么明亮有光泽作为银河系的辅佐,“人间净劫”、“消沉劫运”,而又应该催发生机展现前程 。其作用好比人运气最好,要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了!
下片“准拟五湖去”句是词情转折处,也是上片、下片的分界线。至此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思想活动是受到什么鼓舞而振起精神了。“五湖”即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后隐居的太湖。他“乘扁舟浮于江湖”,其友文种被围困忠于秦国而深表忧虑。所以“为乞钓鱼竿”,表达了词人准备归隐江湖以终此生的愿望。下片前三句写昔日豪举已成往事,“今遇太平官”是对赵总领的赞许之辞;词人认为像赵总领这样才干的人只任闲职未免太可惜了。因此他希望赵总领能受到重用,以施展其抱负。结尾“暂使心愁”二句则是词人的自我宽慰:眼前遇到知己朋友当然值得高兴庆贺;但考虑到自己的出路和今后生活出路时又徒增愁绪罢了。
这首词虽写愁绪满怀、难展宏图的孤寂之感;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摆脱苦闷、大有作为的积极思想感情。词中“天上人间知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云海寄蜉蝣”则表现了词人虽怀抱壮志而不得伸展的愁苦心情。
现代文译文:我花重金买下了一艘能乘月的船只,在月色朦胧中畅饮至醉,一路漂浮至长安。两岸垂柳轻拂着水面,千里的平堤在月光下愈发显得安详美丽。听着晓莺的鸣叫声,我仿佛认出了南徐的风物,梦一般的景象让我惊讶不已。再次来到我们曾一起游玩过的地方,我如同拿起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细细端详。
回想当年的一番豪情壮志都去了哪里呢?那不过是追忆当年的弟兄们在一起谈论剑术、谈论诗歌、饮酒取乐的时候罢了。今天我遇上了这样的太平官职,却不减当年风流。我们都应该高兴欢庆这样的境况啊!但我深恐年岁越大,却难以回到云海之间寄托自己的志向了。希望你能好好把握自己现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