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杨炎正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词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
杨炎正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这首词题为“呈辛隆兴”,辛隆兴是南宋初年江淮的抗金名将。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投身军旅,辅佐辛隆兴抗金报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奸臣当道、国事日非的忧虑。
上片起首两句自述此次由闲职改任外郡的行动和目的。觅春色、行大西(大河西,指今湖北宜昌以西的长江流域),表现了词人抖擞精神、奋发向上的情绪。“访花问柳”承“觅”字而来,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活泼开朗的性格。“都自无语欲成蹊”一句用的是拟人手法,词人仿佛在说:花花草草、杨柳含情,欲送春光。“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转而写自己的感慨:不道七州三垒(用陆游《摩围山记》指边防的安稳),是谓国家安宁。全太平时,又点出改任外郡的原因。下片写渴望从军报国,但对归去作闲官仍心有不甘的心情。“诗书帅”承上片“访花问柳”而来,是说帅府园林花卉艳美、柳暗花香;同时又是借用唐代韦嗣密度尚书省蓬莱殿北侧有书库曰“帅垣”之事(古时垣与翰同音),来修饰自己的尚书府宅。“坐围玉”也是借用典故言自己的居室华美。“尘挥犀”三句是想象未来的壮观:等到自己兴会飚发之时,率领大队人马席卷席卷云集、旗开得胜。“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转而写对归隐的担忧:只怕鲜艳的梅子已经成熟了,宫中已经开始烹调美味的梅实橙子时,自己还在作闲职官员。结尾三句:“金鼎侍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意为:辛隆兴功成身退后,重新登上滕王阁,面对着落霞争辉的壮观云云。整首词写得气韵生动,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对辛隆兴的无比崇敬之情。整首词语言流利自然,风格明快向上。不作花言巧语、死抱清谈之论。最能表达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现代译文如下:
我跋山涉水去寻找春天,走遍了江西大地。 游园赏花,游街观柳,都让人们喜笑颜开。 不只是我们七州三垒的地方,今年的五风十雨,都是太平世道。 骑着马在晚上趁着月光出游,渔夫钓者夜晚垂钓丝不断。 在帅府吟诗读书的日子里,如同围坐玉石一般欢乐。 如今就要兴师动众去征战了,我还要骑着马去席卷天下战云。 只担心梅花已经结出了青果,已经透露了皇上要亲政的消息,我还要在皇帝身边辅佐他治理国家。 回头看那滕王阁耸立在那里,只能对着落霞独自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