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白油帽送客》唐钱起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钱起

《咏白油帽送客》原文

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

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

已沐脂膏惠,宁辞雨露频。

虽同客衣色,不染洛阳尘。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古典诗歌里,白色的东西常和清高、淡雅之类境界联系着。至于穿着这种颜色的衣服,或者戴着这样的帽子漫游山川,当然,更是文人雅士中极其通脱旷达的特有一幕了。七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季的早晨,钱起便以一顶洁白的帽子作为诗料,写出了他的一份风神飘逸的送客词。

“薄质惭加首,愁阴幸庇身。”薄质惭加首两句,是全诗总冒,提出“白油帽”作为全诗主脑。油帽是一种便帽,可以随时取舍,就像质地稍嫌单薄的帽子一样,是不大压得住人的自尊心的。这不经意中从古至今留传下来的一种小小的不如意处,恰恰成了诗人眼中的可喜之物——物我之间,悠然神会。接下来就具体描绘这顶白帽的可爱:“卷舒无定日,行止必依人。”既然是漫游之具,那就显得有风雅不俗之气了;既然是无定之物,就必然随着主人心情的好坏了。尽管还可以有遮阳、避雨等等实用的好处,但在山水之间题曰“白油帽送客”,在尘世上又不露圭角地摹拟出山水行吟诗人的一个初步轮廓了。“客中物色自然得”的特点是从首两句分别伸足出来的。“归雁塞云上”应当紧承此情态吧。“幸庇”“卷舒”“行止”,加着一顶在可以暂别可息上的便帽即乘“白云谁家去”的去踪月标着人的散淡,“夜宿孤舟更尽觞”,正好求之不得地从感情上的矛盾走向“夜”里更饮的自然现象里去了。以下转入月夜帆樯境界中的独自体会和对外界造化无语而醉的一往情深:独立波平月白的秋空,“耐他何处更逢春”,白帽、白衣、清酒、孤月、扁舟、独酌的诗人,构成了一幅空灵的秋江独酌图。这正是“已沐脂膏惠,宁辞雨露频”两句所包含的诗意了。它比“客中物色自无主”或“客中情绪任天真”之类诗句多了几分人世的感情和山水行吟诗中难得的空灵隽永之气。

钱起这首诗写得清新自然,别有情趣。他笔下的白油帽象征着诗人本人乃至整个唐代山水行吟诗人的风神飘逸之气。这倒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薄质惭加首两句用两个“惭”字和一个“薄”字把诗人自己的微妙感情变化曲曲折折地表达出来了。“卷舒”两句说白帽可卷可舒,无定日行止依人,活画出白帽的物性。“宁辞”两句则是自我感情深化的产物,包含着一种散淡物情、不求人世纷扰的情趣在里面。此外如“沐”“庇”两字、一着一“惠”字、一“宁”字也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再从句中炼出景物来也颇见功力。“耐他何处更逢春”句在不经意中说出自然界的美景常遇春天,正与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相应。“孤舟更尽觞”句则从对方着笔,写出只有孤舟一角,诗人独酌对月,与白帽、白衣融成一片的艺术境界。

至于把“夜宿孤舟更尽觞”一句解说是夜宿舟中饮酒作乐的意思似嫌不足为凭,而以此句为寄托遥深的诗境,却比较稳妥。总之,此诗应作情景相融、互相化生的解较为合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