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罗邺
万般名利不关身,况待山平海变尘。
五月波涛争下峡,满堂金玉为何人。
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
谁似雨蓬蓬底客,渚花汀鸟自相亲。
唐 罗邺的《偶题离亭》作是一首比较抒情色彩很浓的短章。有完全解除羁绊和役束的意思。到真正的懂得进退之理以前,真正感到心灵的超脱与自由以前,诗的语言、意境都总嫌说不尽。现试着用现代语言重述,用心理分析作个侧面的勾勒:
一切功名利禄,我都放下了,毫不动心。直到我的住房江岸拓宽填平了,田亩海洋淹没了,我也无动于衷。这是不是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呢?是的,但又不是没有原因的。
五月的江流,汹涌奔腾,争着下泻三峡。满堂金玉满堂的诗人,却感到空虚无聊,没有意思。你们在世为官,宦海浮沉,已很贵显了。但是已到分离的宴会上,虽则人生难得几回别离,我还是尽想举起杯子一饮而醉。毕竟醉倒白了头发。这就是唐人所谓的名士风度。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这样的。那些人生萍踪浮浪之人(我们平常所说的落水文人),比江上的渚上飞鸟(蓬)彼此素不相识而都是独自一身,比汀洲上双宿双飞的两性鸟并不“相亲”或起码在内心来说并没有情爱(因为我们常常观察自然的状态来看事物的两面)但似乎更为自怜和自足。
这诗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使诗的主题得到揭示,而且也使读者从诗人的自我描绘中看到他的人格的光辉。
“谁似雨蓬”的“雨蓬”,有的版本作“飘蓬”。二词都切合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但“飘蓬”一词还包含有飘零、漂泊的意象。“雨蓬”一词则更显得孤苦伶仃和无依无靠。“渚花汀鸟自相亲”的“自”字,有的版本作“谁”。二词都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态。“渚”字切合题中的“离亭”。他既然感到世路波涛难测,不如任凭风絮(这句诗也颇有含蓄之意)把他飘流到哪里就安身到哪里吧!总之,这个“自”字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这正是罗邺诗歌艺术的特色之一。
若谈到他的风华、诗骨和跌宕格法的成熟技巧。人们最不会否认罗邺的是卓越的水平。(否则,唐代一百八十一位著名的诗人的简历介绍该句子里无法付梓刊登。)以下有秦观的联句说或许借鉴过他的意境。(高骈句及前人对前贤迭加之功的事儿不能考证过细但没有任何证据。)若要追究一下他平生有什么重大收获的话,恐怕也莫过于此了。罗邺曾因《新安吏》《游子吟》等诗名噪一时,为白居易、刘禹锡之后江西诗派中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含蓄委婉、沉郁顿挫、简练深峭而别具一格。“一空澄心目,万物开精神”,“言常人所不能言,道常人人所不敢道”,皆为此类。(这种说法是从林庚、冯沅君先生所著《中国历代诗歌选》中看到的)尽管这种见解为一般人所不赞同;认为还是小看了罗邺诗篇中各种独具的艺术风貌。罗邺最得人心的成就是刻画出了诗人心中追求超脱和自由、孤独而苦闷、出世而不能而又满怀愤慨的情绪与心态,可谓知言亲切。读其这首诗则更能使人如闻其声而可见其人,堪为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