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雨霖铃·送客还浙东》宋黄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黄裳

《雨霖铃·送客还浙东》原文

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薰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

飞帆过、浙西封城。到秋深、且舣荷花泽。就船买得鲈鳜,新谷破、雪堆香粒。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

现代文赏析、翻译

雨霖铃·送客还浙东

黄裳

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熏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

飞帆过、浙西封城。到秋深、且舣荷花泽。就船买得鲈鳜,新谷破、雪堆香粒。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

此词抒写的是浙东送别的情景。其中既有人别情、景遥思之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又有着诗的妙趣和蕴含的诗情画意。

词的开头三句“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 突兀而起,于自问自答中把别感确定下来。“天南游客”是词人自称。“甚而今、却送君南国”,意谓从“天南”之地的北方游子而今却要远去君所之“南国”相送,真是大出意表,颇具奇情叠嶂之妙。一“甚”字为领格字,以下文字由此展开。“熏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正面抒写“甚而今”惜别之情。熏风,指春风。司马迁《夏本纪》有“然后草木茂盛,桑树葱茏,泠风至而小暑至”的记载。无限熏风,送来蝉吟,唤起离人无限情思,就象有千万根丝线缝合起来一样。这一段对江南的描述,为北方的友人展示了一幅风光明媚的图画:万里无垠的大地,春风和煦;树上的蝉声此呼彼和,吟唱不绝;即将离别的人们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秣马脂车”二句是写分手时的告别之语。“秣马脂车”是置办行装的意思,“惠爱”即惠及爱民,“云山”本指登山所见的山景;此处用如名词用作“山的名字”。

南宋陆游诗“诗人多作山云诗”可供佐证;说:“两城遗爱已可书,随我归舟复越都”。江东即将启程去都城临安了。“为惠爱”三句和前面的“离情如织”遥相承接,并进一步表明赋别的地点。“飞帆过”三句换笔宕开。随着船儿一路乘风破浪,渡过浙西运河再入富春江,便离浙东而直去临安了。“秋深”二字点出别期已近,“且舣荷花泽”也写出了别前预作的准备。“荷花泽”指湖泽,在今富阳一带。

“就船买得”二句写舟中所得新收获。“鲈鳜”即鲈鱼和鳜鱼。“新谷破、雪堆香粒”,新谷即熟谷,雪堆香粒就是雪白的糯米饭粒。“买得鲈鳜”二句是回想以前曾在此地的经历。末三句点明这次相别是东秦客子中有人相互忆念所致。“此兴”二句补足前文,“了听了”、“拚今日”四字作结,表示今日一曲歌鸣出了彼此间的惜别深情。词人以其真切的感受,将依依惜别之情推进一步:“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唯其心中充满真挚的感情,故以声相送也能令人为之感动。词以情笔直抒胸臆。虽无高山大川可借景抒情;但借自己真心真意的情笔抒写肺腑衷心,自有无限动人之处也。在下半阕又逐渐流露出余意悠远之势有一种情景交融远意闲情之妙。【作者小传】:

黄裳:字冕仲,祖籍长洲(今江苏苏州)。南宋朝廷宰相。绍兴年间,黄裳以直龙图阁知福州,并曾到浙江去主持秋试,因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受士子欢迎。《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记有他的几首送别词,当为浙东送别之作,词情颇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