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汪遵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原创赏析:
《咏南阳》这首诗是汪遵对南阳这个地方的赞美,他赞美了南阳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以及他隐居南阳时的田园生活。
诗中“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这两句表达了汪遵对诸葛亮早年困顿,但仍能安心耕稼,不慕权贵的高尚品格的赞赏。他表示,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可能还隐居在南阳,过着平凡的生活,无人识破他卧龙的身份。
现代文译文:
陆困泥蟠未适从,这句的意思是陆困是陆绩,他是古代的一个官员和文人。泥蟠则是借指隐居生活。这句是说,尽管曾经官场浮沉,但是并没有妨碍他耕作稼穑,隐逸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至于从哪里(何去处)并未具体指明。
这句话暗示诸葛亮并不羡慕官场的繁华,他在隐居的时候仍然能够安然自得的生活。换句话说,即使他是诸葛亮这样的历史名人,也愿意选择在南阳这个地方过着农耕的生活。他的智慧、才能并没有因为身处乡村就放弃追求理想的机会。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也许还是隐居在南阳的小草屋里。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性所趋。
因此,“谁识茅庐一卧龙”这句就是说如果不是刘备的三次拜访,谁能认识这位藏在茅庐里的卧龙呢?这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是对他不畏世俗名利、甘于平淡的品质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词,同时也是对历史人物的肯定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