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游古意韵》宋谢枋得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谢枋得

《和游古意韵》原文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

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

现代文赏析、翻译

和谢枋得《游古意韵》

岁月悠悠,生死几经迁。 彼似程婴深负重,忍将十年年空停。 幸赖天道浩渺藏,岂真忍逝毫不停? 功成名就自多智,秉烛操劳补毫矣。 嗟呼声怨米塞噎,羡此梁燕几闲之。 视己成败久待禄,乘舟获遇不曾违。 晓暮关山空自悲,独酌一壶酒独醉。 儒者之冠非我愿,心向葵花向日晖。

这首诗是我在赏析谢枋得的作品时所感而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名利、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岁月悠悠,生死几经迁。彼似程婴深负重,忍将十年年空停。”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思考。“程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义士,为了救赵氏孤儿,不惜忍辱负重,甚至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颔联“幸赖天道浩渺藏,岂真忍逝毫不停。”诗人感慨生命的偶然性和命运的无常,认为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功和名利,更在于是否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影响和贡献。“敲朴徒能抱御衣。”这里用“敲朴”代指功名利禄等诱惑,但它们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和带来长久的快乐。“文辞未必改秦甥。”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地位,而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颈联“嗟呼声怨米塞噎,羡此梁燕几闲之。”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梁燕的自由自在,表达了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无志何劳悲庙黍”,这一句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认为自己过去的追求和努力都是为了名利和地位,但现在却发现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得仁更不食山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仁”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和自由。

最后,“儒者之冠非我愿,心向葵花向日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儒者生活的失望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期许。他认为儒者的生活并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应该像葵花一样向阳而生,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名利、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期许。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地位,而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和对真正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希望人们能够像葵花一样向阳而生,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