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谢枋得
崇兰生深林,澹泊一点芳。
江梅倚修竹,醖藉万斛香。
气骨抱金玉,精神贮冰霜。
若以色见我,照红还海棠。
赠相士郭少仙
丛林里,一朵兰花草,平凡地生长着,其芬芳隐藏于林间,它坚强、高雅地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宋代的诗人谢枋在这首诗中借赞美兰花草来比喻那些怀有远大志向、潜心修行的人们。在千百种杂树之中,兰花得以茁壮成长,足见其独特之特质,自有时运之际。当其为微不足道的一点淡黄之芳时,已被公认为是殊然于其他众生,世人乐以追随之。此处巧妙之处就在于如何突出了那种可敬的美学色彩、真挚的个人情绪及透彻明朗的对品质个性的品味鉴赏,旨在呼吁在冷漠黑暗的现实之下的人们向这种梅竹一般的傲然凛立生活学习。
“江梅倚修竹,酝藉万斛香。” 江梅与修竹并提,两者皆为傲雪之花,却各自有着不同的风骨。江梅之清雅高洁,如同那些独行其道、傲然于世的人,他们坚韧不拔,傲骨铮铮。而修竹之温润内敛,则是那些深沉内敛、潜心修行的人的象征。他们虽不显山露水,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态为人所敬仰。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诗人笔下的理想人格。
“气骨抱金玉,精神贮冰霜。” 这两句诗赞美了那些坚韧不屈、刚正不阿的人。他们如金玉一般的气骨和精神,宛如寒冬之霜冻一般清冷坚硬。这种品质和气质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坚守初心,无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都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若以色见我,照红还海棠。” 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相士的期望。“若以色见我”这一句语出《无量寿经》,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以视觉的观察方法见到的“我”的真实存在性。“照红还海棠”则是表达了一种美的觉醒和对自我独特之性的追求。这句话是说相士要透过表象看到真实的自我,发现自身独特的魅力,就像那红艳的夕阳照耀在海棠之上,万般风情只在一瞥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中谢枋用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对人格和品性的赞美,也暗示了其对未来相士郭少仙的期待。无论是兰花、江梅、修竹,还是那些有金玉气骨、冰霜精神的人,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象征。他希望郭少仙能如这些象征一样,坚韧不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透过表象看到真实的自我,发现自身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