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曹勋
好恶由来各在人,况凭图像觅天真。
君王视听能无壅,延寿何知敢妄陈。
王昭君
宋 曹勋
好恶由来各在人,况凭图像觅天真。 君王视听能无壅,延寿何知敢妄陈。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写出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指出是非功过自有定论,不必去凭图像去想象。开头两句是说,人的好恶本来是各不相同,就象凭图像去认识真人一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三四句则指出,作为君王,视听应该明察,不要被旁人所蒙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后一句是说,作为臣子,延寿怎敢随便发表议论。全诗用议论手法,阐明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正确观点。
从诗歌本身来说,写得明白晓畅、犀利爽朗;就思想内容来说,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所以很值得一读。从赏析诗歌来说,这类作品往往有更大的阅读价值。因为它既可以让人领略诗歌艺术的一般魅力,又可透过作者的创作手法而进一步加深对其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深化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是用“五七言古体”写成的咏史诗,把历史人物与现实加以对比,并加以评判,十分简括地表达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带有总结历史经验和社会意义。就作者本身来说,这似乎是对某一历史人物有某种评价和感慨,表达了自己的清议;但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说,它是针对南宋王朝当政者的有所指发、以儆时弊,表明仁宗、英宗在真假颠倒的谏诤纷乱视听时要开好而有所洞察地正本清源以求理之得失治乱本末的传统主题.应该是因为有不合适的反应之虑甚至可能因为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遭到贬斥的。这可能就是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所隐含的弦外之音了。
“好恶由来各在人”,是从昭君生不逢时遭弃置、死后恩泽备加与画工毛延寿有关联而发端;“况凭图像觅天真”则紧承其事而将评价的范围扩大到当时一般君臣的视听、识鉴、操行等各个方面;“君王视听能无壅”,正面提出希望:耳聪目明、识才用贤、辟邪归正、正本清源等,这在时弊未除、忠邪纷呈、佞横逆理、清议颇难伸张的时候是非常中肯的进言;最后的“延寿何知敢妄陈”则是就作者自己而论了:对国事政事如不作调查研究切中肯綮的直言,恐怕确实难能可贵了!这就既为下文的活动张本预序又抒发了自己对朝政的忧愤和责任。诗歌运笔空灵说理畅达而不枯索;多用口语、虚字转折、文气流畅而又明白晓畅。这些都表现了曹勋诗文的一种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