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曹勋
老去求闲计已疎,若寻多事即荆舒。
孤高简澹为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虚。
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
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
倚江亭
宋 曹勋
老去求闲计已疎,若寻多事即荆舒。
孤高简静为三益,淳白清凉共一虚。
有意烟云供眼界,无心鸟雀下庭除。
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
现代文赏析:
这是和诗一首,题为《题倚江亭》,是作者在倚江亭上所感。此诗抒发了诗人对倚江亭美景的赞美,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前两句是说自己由于年老体衰,本来不想再为闲事费神,但如果说真有烦事,那些蛮横、贪婪、骄横的人就是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舒州(今安徽潜山县)等地的恶势豪门也应当收敛不少。意思较曲。“求闲计已疏”中的“已疏”,就大有深意,作者当初如果有意为之的话,或可将这计策改为隐遁的意图或休闲的办法的话,而如今只能感到自己已经疏远或淡忘了这等事。如今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像青年人那样在山林中挥汗如雨,但又不甘心作俗人的奴隶,只好登亭一游,来慰藉自己渴求清静而不得的心。首联即由此生发,抒发了无限的感慨。
倚江亭一带,“孤高简静,缥缈出尘”景物和环境本已令人留连,正是“江山如有待”,更何况“三益”在握,“山中”不必有“旧庐”,亦即物我双方皆得其所了呢?诗人又特地以“烟云”、“鸟雀”作为笔下的题材,用以表现倚江亭一带幽深清远、虚白无尘的境界。诗人笔下的烟云鸟雀,都似有灵性,能供人眼界,能供人憩息。它们都不是那种俗眼所见、庸鸟所游的烟云鸟雀,而是富有灵性、带有画意的烟云鸟雀。臻于化境的山水画出出了这样的艺术效果,所以下颔联直承题意,表示这里的“空亭”将是我终老的栖身之所。 显然,在曹勋的心目中“山林”之所以高于市井,“本善”之所以优于“斯文”,正是因为它能给与“孤高简静”、“淳白清凉”的环境的缘故。 诗人向往着山中,“兹亭”是理想的栖泊地,“兹山”才是理想的归宿地。 末联就亭题一句:“兹亭未足为依泊,自是山中有旧庐。”流露出诗人终当归隐山林、与山水终老相依的愿望。
译文:
如今我老了,本来不想再为闲事费神;如果说真有烦事的话,蛮横贪婪的人就是荆舒一带的恶势豪门也应当收敛不少。孤高简静的美景胜过一切景点佳境。品之纯白清凉并与心灵相通同此虚空也是一副清凉剂,将可以治疗心火内热和焦躁不安的心病;诸般意境是足以安慰赏景疲劳的眼睛的世界景中知己”倘若登山放眼全村都应低头回避总难悉心寻觅;唯有亭上所题之诗篇才是值得吟诵的佳作和归宿地。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抒怀诗。诗中描述了倚江亭的孤高简静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淡然处之而热衷于山水田园的情怀;也表现了诗人隐逸归隐的思想情感。 这也说明了山水之乐乃诗人的本性之乐其作品中也确实倾注了他的真情至性当得起天机自到这五个字!故而此诗颇能代表其山水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