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袁燮
风劲霜清木落时,金丸粲粲压枝重。
贫家不作千奴计,一树庭前也自奇。
咏橘
宋 袁燮
风劲霜清木落时,金丸粲粲压枝垂。 贫家不作千奴算,一树庭前也自奇。
读到这首诗,满树的黄金橘子宛然在眼前。据杨慎的《丹铅总录》引述王象晋的话说,橘子就是柚,肉甚瓣,状如蒸子,能散涤痰血;还“甜、酸不同”,吃了它能明目。“金丸”在这儿特喻桔子累累果实挂满枝头之形,从字面上又可看出这满树累累硕果又喻为人的子女众多,家业兴旺。诗人是在咏橘中寄托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在咏物诗中,诗人所吟咏的对象一般应是作者个人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一个或几个对象。它以自己特定的形状、色彩、姿态、气味等来引发诗人或某种与之相关的情思和感受,或表达自己对某种生活、某种情感的体验。袁燮的这首诗所吟咏的对象——橘子,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上来看,它既富有生活的气息,又富有诗的意蕴;从它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上来看,它又是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对象。所以它非常适合作为一首咏物诗来吟咏。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写橘树在严霜袭来之际,却长得枝条繁茂,果实累累。这不仅表现了橘树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格,也暗示出诗人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赞美。接着二句写橘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枝繁叶茂,表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而贫富的生活、贵贱的地位,对它来说一视同仁,并不因为贫家而失却其奇异秀美。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乱世之中,既不因自己贫贱而自暴自弃,也不因他人贵贱而改变自己的追求。最后两句点破这一主题。“千奴算”借指富贵利禄等身外之物。这一句实际也是在说橘树:贫家的橘子虽少却也能傲然独立、光芒万丈,而不必非得在富家多子多孙的基础上才显其奇。这一点也被诗人融进了自己的胸襟怀抱,成为了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总体来看,袁燮这首诗是对一种高洁品格的颂歌:在劲风严霜中不惧不凋;在贫贱的生活中能傲然独立;在富贵的生活中也不失其高洁的品质。这是人生理想的象征,也是高尚情操的写照。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生活的哲理的思索,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
对于诗的赏析不宜过多地分析典雅含蓄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否则反而可能破坏读者对全诗的整体感知和阅读快感。因此这里就不进一步对这首诗的语言、结构、韵律等进行分析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诗的意象鲜明、意蕴深远,因此阅读这首诗是会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感的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