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袁燮
何人题作一灵山,千古佳名不可刊。
欲识此声非浪得,试于高处一凭栏。
现代文译文:
这座山被何人称为灵山?千古流传的美名难以磨灭。如果你想了解我为何如此赞誉它并非浪得虚名,那就请你在高处,一览众山小的位置,抬头望去。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何人题作一灵山,千古佳名不可刊。”袁燮以一种近乎夸张的笔法,突出了灵山的名声之大,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美。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灵山的名声,也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敬仰之情。
“欲识此声非浪得,试于高处一凭栏。”这里的“此声”指的是灵山的美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是诗人由衷的赞叹之声。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站在高处,俯瞰灵山的美景,从而真正领略到这种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情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见了,人们往往因为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享受。然而,在袁燮的笔下,灵山的美景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灵山美景图,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