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同
琳崖盘玉霄,彩翠接步武。
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
神幢逾百寻,帝辙历万古。
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续青城山四咏·昭庆观
文同
琳崖盘玉霄,彩翠接步武。 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 神幢逾百寻,帝辙历万古。 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
诗一开始“琳崖盘玉霄,彩翠接步武”两句,就描绘出了青城山昭庆观所处环境的壮美。“盘玉霄”三字把那幽静处盘郁的清空之气写得很有神韵。这境界是那样的幽深、雄秀、峭拔、壮丽,而昭庆观恰恰就坐落在这境界之中。它与山外的繁华尘世拉开了辽阔的空间,给人以超然之感。山中的云霞、泉石、神幢、瀑雨,更是别有一种境界,非但不落凡尘,而且与世间隔。诗的“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两句便点出了此中的妙处。这里正是画家吴道子画“百幅扇”的地方,也是诗人所要描绘的对象。但是在这里用“画”和“谱”这两个词是不恰当的,它似乎要把整个宇宙的精髓都纳入笔底,一个山川大观缩进尺方,这就有点不切实际了。这正是青城山的幽深之处。如果非要在这尺方之地画出天地的浩瀚无际,那就非用“画”和“谱”不可了。但这样一写,就把青城山写尽了。然而文同却偏不这样写,他紧接两句“神幢逾百寻,帝辙历万古。”来表现青城山的幽深之处所包含的更深远的内容。“神幢”,谓神道之幢,这里借指神灵。“帝辙”,神圣之车轮痕,这里用来借指神圣所经之地。在这里有老子入关留下的遗迹,有五岳名香流经的印痕。这句意思说:昭庆观处在神奇神圣曾经到过的地方。这样就把青城山那隽永的意境、深厚的内蕴都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诗的最后两句“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是全诗的警句,也是最动人之处。青城山真是一个胜景荟萃处,那些云瀑、圣灯、奇花、老木、竹岛、石径……单拿一样,都是足以引人入胜的;合起来看,更是一个字也说不完的。然而在这动人的灵瀑面前却也只能默然凝视而不能为言。那六时喷涌不息的瀑布是那样的壮美,它飞珠溅玉般地直泻而下,把青城山的一切秀色都摄纳下去,使它成为一个沉醉于山水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的整体形象。这是一个玲珑石质而有声的奇瀑!同时又是一个慷慨的气象!它在春夏秋冬不断的给人们奉献着恩惠,只要草木还能享受着暖暑寒冬的变化而又不为严霜所摧毁时它总要继续吐飞云雨以利草木的生长!六时雨也就是二十四气、百花节,“四时递变换”的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象征。“谁与穷”是发问,“长飞”则肯定作答。这里的胜景并不是要用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去穷尽(即使穷尽也无法穷尽),而是要让有福之人去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种种妙处。灵瀑一诗也便是那样结束的。读之仿佛能看见一个不眠不休的长飞云瀑的精神面貌,感到不尽的艺术余韵还绕舌而流呢。文同四首诗没有次第可求大体只能以吟诵所得、偶感未尽为准绳了。“思入神与话无端”,“快士划然得佳境”(《自去职后偶咏即寄冯中允》)。尽管只是发自灵府的一点微意也不能苟同于一般惯例格式所成的定规次序啊!由于注意及此才能称其为真诗或准诗之作(只要不要降为随笔笔记就是了)。由此可以推知在八次以上专讲作文程式的做法必须予以突破才可能写出一首真正的好诗来。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