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长安行寄人》明宗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宗臣

《长安行寄人》原文

长安客子伤春情,出门愁听朝啼莺。

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

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

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

人生去住不得意,愧尔山中餐石英。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出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长安行寄人》诗是明代诗人宗臣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春日里长安客子们的悲愁心情,同时也对乱世中的种种苦难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和感叹。

首句“长安客子伤春情”,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旅居长安的客子,对于春天的深深感触。接着的“出门愁听朝啼莺”,进一步描绘了客子在春日里离别家乡、离开亲人的孤独与哀愁。此时,黄莺的啼鸣似乎也带着一丝哀怨和凄凉,令他更加感到心情沉重。

“关山作客胡不去”,表达了作者对于乱世中的离别和漂泊的无奈。他并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而是继续留在了关山之外,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未来的坚定选择。

“梅柳向人春又生”一句,描绘了长安的春天景象,梅花的绽放和柳树的绿意盎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然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无法掩盖作者内心的沉重和哀愁。

“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两句,作者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怀念过去的楚佩,忧虑未来的汉缨,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两句,直接对当前的战争和乱世现象发出了疑问。作者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人民流离失所的哀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在乱世中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他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同时也通过各种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中的“伤春”、“愁听莺”、“关山客”、“江头萝荔”等词语,都成为了经典的中国古典文学意象,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乱世的无奈、对于人生的感慨、对于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视和平、珍爱生命、关注未来,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