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祝英台近·枕霞红》宋张元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元干

《祝英台近·枕霞红》原文

枕霞红,钗燕坠。花露殢云髻。粉淡香残,犹带宿酲睡。画檐红日三竿,慵窥鸾鉴,长是倚、春风无力。

又经岁。玉腕条脱轻松,羞郎见憔悴。何事秋来,容易又分袂。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珠泪。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霞光洒在枕头上,钗头上的坠子微微颤动,晨露打湿了发髻。粉淡香残,带着昨夜酒醉的余味。画檐外红日高照,慵懒地照镜子,仿佛身子弱不禁风。又过了一年,手腕上的玉镯轻盈,他看到我憔悴的面容,不禁面露羞色。为什么秋天来得如此之快,我们又要分别?怎能忍受梧桐疏雨,台阶上蟋蟀鸣叫,背过人偷偷掉泪。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女主人公的口吻,抒写了与情人分别后的孤寂与悲苦之情。上片写晨起慵妆、回忆旧事,下片写玉腕柔条、珠泪难收。全词情感凄婉,运笔空灵,颇具艺术魅力。起首三句写初日起舞。“枕霞”即睡时枕着霞光,醒来后脸上带着红晕。“花露殢云髻”是说晨起后鬓发凌乱如带露的花朵,一句写出了残梦未醒的情景。“殢”字也即“牵”字,写出女子娇柔婉转的情态。这里词人用“殢”来写发髻,用一“残”字来写残梦,都显得感情真挚而贴切。接下去“粉淡香残,犹带宿酲”两句写女子晨起后的倦态。她经夜的宿醉未消,脸上粉淡香残,带有着昨夜的余味。她倦乏无力地斜卧着,这从“长是倚、春风无力”的描写可以体会出来。“长是”二字用得极平厚沉重,“春风”二字即承此来,人慵态如含苞待放的枝条,也是一副无力状态。至此,词人刻画出女子醉酒初醒的倦态,呼之欲出。

过片写女子一年来的思念与委屈。“又经岁”写时间之长,“玉腕条脱轻松”写女子虽时时刻刻想挽回过去的一切,却又感到毫无办法。“羞郎”一句写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是爱他的,“郎”即指情郎,一个“羞”字把她的爱恋、委屈和痛苦之情推向了顶点:我如此的痛苦,为什么你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呢?最后“何事秋来,容易又分袂”两句写出了二人离别的原因。“分袂”,即离别,有的本子作“分飞”,则更确切一点。“秋来”,并非是指季节或时令。在古典诗词中,“秋来”往往常常是暗指不幸之事,此乃其一;其二,“又”字表明此处所指不幸之事并非第一次。所以此句“何事秋来,容易便分袂”,是说相别离的缘由。因何事?因两人不能如愿以偿或事难成即顺承其矛盾的一面是缘份所致或定数所致;至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难于说出口的家庭与社会的原因所致其深度怎样、广度怎样也不必展开来说了。“堪疏雨、梧桐愁似别离”。当作者感叹万事悔恨晚及时而已有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的时候是很可怕的。于是他笔锋一转以景作结。“疏雨梧桐”即暗用李商隐《春雨》诗句“春雨细如丝,时润庭花叶”而比李诗更含凄楚哀怨之情。“络纬(蟋蟀)空阶背人偷相语”,其中的“背人偷相语”,说明佳人在独立静静体味这种患难的人生心绪一般的感觉就不连贯起来了结处悲意浓厚同时此处下笔也应如此因为下面是需要另一副画面是的雨簌之声外结束这么多可能悲剧伊对他极为分先后结的宋词还是有一些佳作的这里的结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也是意味深长的同时也是含蓄不露、耐人寻味的很典型的一种结尾。这首词章法上采用了逆挽法(即情节上先退后然后再进),结构上词人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将情感一步步推向悲极的高潮直到最后结句才收到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在写法上既朴实无华(这正合辛派的格调),又不乏灵动之气。此外,语言上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处处见出词人经营字句的功夫他让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可以令人寻味体味开来每一种景物都可见出词人的深情来。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