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张元干
两傅常存好老心,汉廷元自少知音。
归来日日相娱乐,赖有君王旧赐金。
以下是我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咏二疏
宋 张元干
两傅常存好老心,汉廷元自少知音。 归来日日相娱乐,赖有君王旧赐金。
张元干此诗咏史,所咏对象是西汉疏广、疏受叔侄。二疏是西汉时人,两人少年得志,同日封郎署中,甚是得意。几年后,见太子好博奕,不亲经术,便极言利害,劝他以车骑日玩,以安车蒲轮征孔子后代,访求善道。因此得到皇恩赐金,得以归家。诗中说疏氏叔侄常存爱老之心,不以老为意;而汉廷却少知音,即少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疏氏既已归家,每日只图个快乐,便每日相娱乐而已。这是从别人眼中看来,实际上还多亏得有君王旧赐金的好处。言下之意是说:如果别人能像二疏这样懂得享乐,又何至于如此呢?此诗虽短,却形象地勾勒出二疏为人和其生活的精神状态。
这实际上是一种批评。若君王不薄待贤者,使其能够优游林泉,享受人生乐趣,也许就不会有像二疏这样因年老而急流勇退了。因此,“赖有”一句似隐含讽刺意味。实际上并非如此,从这首诗本身的艺术特点来看,它的言外之意却是颇为明显的。这首诗是用古体歌行体写的,语言生动流畅,笔调轻松,前四句运用对比手法,使二疏的形象鲜明突出;后四句转入抒写个人感想,不事雕琢,而又情真意切。两者相结合,增强了此诗抒情的力度和形象的厚度,反映了在闲适之中获得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的效果。诗人未必敢公开发表对于统治者不够明智、狭隘偏执的见解,(因为没有赐予超脱之方和较长时间的赋闲休养期),只是在古诗之中加以寄意,可以看出他不满意汉廷统治者识人、用人之失和追求“日日相娱乐”的生活态度而已。
诗人的心情、愿望与二疏对照一下是颇多吻合的。他在《忆余杭·其一》中曾写道:“莫与少年容易去。剩作老人百事堪。”可见他是主张及时行乐的。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词说:“玉节琼艘一舸先。”这都是在疏氏叔侄那里得到了某种知音之感的反映。但这些诗句对于诗人来说却有特殊意义,它们所勾起的是一种怀旧感、思古感;而对于读者来说却也有启示:人生贵有知音在。这就是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特殊感受和重要发现。他借二疏的事迹而反思了人生的很多问题:为官处世之道、识才用人之方等等;还从中领悟出了一种更深长的意味——一个人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知音陪伴着自己好好地享受人生!诗以咏史见长,但其间不乏真情实感。在看似古人的活动中发现今人的意义所在,并以此引起自己更多的思考——这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二疏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里有着当时世人所少有的乐趣与满足感——这就是张元干在这首诗里所发现的那种真善美的东西!这种发现使他很受感动和鼓舞。他从中领悟到:一个人应该像二疏那样善于在淡泊生活中寻找乐趣和拥有精神上的知音;并由此而珍惜人生、享受人生。这种人生哲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
总之,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在淡泊生活中寻找乐趣和拥有精神上的知音的人生哲学;它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即以淡泊之心对待生活,以知音之渴自娱人生。这便是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传达给人们的启示和情感体验。这种人生哲学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生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追求。它启示人们:一个人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